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1、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2、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3、而这更加引起老僧的怀疑,接下来便是老僧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朱元璋实在受不了老和尚的一再追问,但又确实不想留下姓名,于是拿起手边的毛笔,在庵中墙壁上写了四行字。
4、此战朱元璋以20万的兵力战胜了65万兵力的陈友谅,不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而且陈友谅本人在战中被射杀身亡。应该说鄱阳湖一战,使得朱元璋在问鼎天下的道路上迈出很关键的一步。此战过后,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就剩下江南的张士诚了,而这首诗正是写在征伐张士诚前。
5、这首诗中的豪迈与洒脱之杀意,让热衷快意江湖,刀剑底下见真章的武侠宗师金庸先生也为之动容不已,据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侠客行》的创作灵感,便来自这一首短短二十几行的诗句。诗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令无数内心藏有武侠梦的红尘男女们可谓痴迷不绝。诗中强悍的武林高手特有的气场、诡秘的失传已久的草上飞之独门轻功以及最是那一低头的谦虚,恰似一朵水莲花不受世俗名利的追逐。
6、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统领的大军之后,乘兴微服私访南京紫金山上的一座寺庙时所作,诗中杀气完全外露,字里行间仿佛都带着一丝鬼哭狼嚎之败兵尚未风干的血腥味。朱元璋写的东西虽然水准一般,但是确实能很好的透露出朱元璋对于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为此不惜付出一起的杀气重透空气的感觉。(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7、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8、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9、 这个是唐末著名起义军首领黄巢的愤懑诗。黄巢成年前都在努力读书,希望出人头地,可惜命运没有青睐他,对于科举这个龙门,黄巢屡考不中,最后带着满满的愤怒和不甘,黄巢作诗一首离开了长安。几十年后,成为起义军首领的他带领军队攻进长安,建立了“大齐”,并且拉开了大唐灭亡的序幕。
10、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11、这首词在声调方面很有特色。《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
12、只能说曹操有个性,当着这么多人,还能说出这种话,除了曹操,估计不会有第二位了。虽然这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却让曹操一下子活了起来。最后就到了横槊赋诗之时,这首诗是曹操著名的诗篇《短歌行》,如下:
1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14、本来是一首言志诗,由此就变成了三国杀气最重的一首诗了,那么曹操为何要杀刘馥?
15、黄巢出生于盐商家庭,擅长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能对五岁时诗,但长大后却屡试不爽。王仙芝起义的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干旱,官吏强迫民众缴纳租税,服役,民众陷入绝境,聚集了黄巢周围,与唐朝官员多次进行武装冲突。
16、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世家,他并没有选择从事盐商行业,反而选择了科举这条路。因为他从小就很聪明,五岁就能作诗。估计当时家人以为是文曲星下凡了,自然重点培养。黄巢的自我感觉也不错,所以他也努力读书,结果,结果还是令人太失望了。
17、虽然其中免不了有一些故意抹黑的成分,不过也有一些真实的成分存在,比如七杀碑就是最好的证明。张献忠为了明志,专门立下了一块碑石,碑文内容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18、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19、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20、只可惜,刘馥去世的太不是时候了,正好在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开战的这一年。所以《三国演义》就顺手把刘馥之死,安在了曹操头上。不但达到了抨击否认曹操的作用,还使得曹操的经典诗歌《短歌行》,也变成了三国杀气最重的诗歌。
21、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可谓格调不凡,充分暴露了黄巢此人暗藏的野心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写得意境瑰丽、气势雄伟,读来隐隐有一种杀气欲破体而出,直冲云霄。诗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他的另外一首《题菊花》中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在当今已成为一种流行语汇。
22、这首诗的作者是李贺,从整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壮阔的场景,两军对垒,铠甲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军号震天响。在这种肃杀的环境之下,很多人手中拿着武器,只是为了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
23、后来金庸老先生也是因为李白的《侠客行》写了一部小说,写了很多的武侠故事。李白的《侠客行》几乎人人皆知,侠客的一股傲气和行侠仗义的品性跃然于纸上,表达了快意江湖的意义,表现了李白对侠客的尊敬和向往。
24、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2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相传吴王钱镠对贯休一诗非常欣赏,唯一不满的便是诗中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中的十四州尚嫌不够气势,不能满足自己内心想要称霸天下的欲望与野心。于是回话贯休让其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再来相见。这一举动让本身就对功名利禄并不十分热衷的得得和尚贯休大为不满,甩下“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四句捧钵飘然而去。
27、除了《七杀碑》之外,张献忠还写下了一首《七杀诗》,其凶残程度比起《七杀碑》不逞多让,不过这两篇文章是否出自张献忠之手,专家们有很多争议。
28、李白的一生也是轰轰烈烈,少年时代便是才华出众,成为了神童,这也使得他个性要强,显得也是与众不同,骨子里就有一种张狂的气质,这也令他的作品显得别具一格;另外又由于他还是一位剑术高手,为此也是写过了很多充满杀气的作品,这也正是李白诗作最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他众多的作品中,无疑《侠客行》和《结客少年场行》,这两首诗最具有侠客精神,每一首都充满了杀气,读来更是令人热血沸腾。
29、汉中之战中,有一次曹操站在河水边,突然来了兴致,非要在岩壁上题字,嘴里说着“雪滚”,可手上却写出了“雪衮”。手下好心提醒:老大,那个滚字,少了三点水。写错啦!曹操却一指奔腾的江水说:好好看看那不是水吗?你错了,还是我错了?
30、可是当时的南宋享乐之风盛行,人人不思进取,手操权柄的官员只知道纸醉金迷,肆意敛财,对于这位天天把收复故土当作一生目标的辛弃疾,怎么能随意任用呢?辛弃疾就像被开玩笑一般,频繁调任多达37次,他的一生在无意义的上任、罢免、调任、罢免、上任中无限循环。
31、历史是由胜者留下的,所以到了清朝,在朝天的残酷压迫下,不管是文人还是民众手中都不敢私藏跟张献忠有关的任何资料,若是被发现将会处以极刑。而满清只留下了对自己有利的资料,所以跟张献忠有关的史料都被销毁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前人愿意让我们看到的。
32、我觉得朱元璋和黄巢的最有气势,他们两个的诗中的杀气是真真正正的杀气。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人的身份: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曾经带兵从南打到北,驱逐了元虏,让汉族重新统治天下;黄巢,唐朝的掘墓人,私盐贩子起家造反,一度攻破了长安城,吓得唐帝四处逃窜,为人残暴无比,起义过程中有数百万的百姓惨遭杀害。
33、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3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35、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36、这首诗虽然是描述菊花的,可是也表现出了黄巢心中的野心以及他身上的杀气,在这首诗中,黄巢很有可能是把自己比喻成菊花,那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把菊花描写的淋漓尽致,因为在九月份,已经非常的寒冷,很多的花都过了花期,而这个时候,唯有菊花不畏秋霜,傲然而绽。黄巢不仅写了这首诗,还写了另外一首,其中有两句更霸气,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7、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38、可以看出清朝史官的夸张程度,所以《七杀碑》的真实性有待商榷,相反,《圣谕碑》的可信度则要高很多,因为在众多其他记载中都有所提及。
39、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40、一九一○年的秋天,他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一首诗,放在了父亲每天记账的本本里面,用来和父亲告别。
41、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唐·王维《老将行》
42、大唐少了一位举人,多了一位盐商。这对大唐来说没有任何损失,但是有时候机缘巧合之下却是引发大的变故,最终黄巢成了唐王朝的致命一击。
43、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44、这首诗写于1364年,当时的朱元璋还没开国,而且就在去年刚与陈友谅军决战并且打败了陈友谅军。所以朱元璋这首诗的前两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倒不是吹牛,顶多就是“百万兵”在数量上有点夸张而已。
45、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46、在那个寂静无声的夜晚,他满眼泪水地写出了千古绝唱《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豪气干云,号称孤篇压南宋,也堪称是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词。 这首词,霸气外露,直抒胸臆,回顾自己的一生,处处感情炙热,掷地有声,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词的前九句为一意,而最后一句是另一意,最后一句是否定了前九句,读后徒生悲凉,已是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