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高中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多学《诗经》,因为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诗经》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论语十二章高中)。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警示:“愠”是较生僻字)
4、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
5、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6、寓意: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7、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12、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5、(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16、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17、寓意: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18、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孩子不是裸机,父母想格式化就格式化,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孩子不仅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能创造和衍生出自己的应用程序。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全然的接纳和支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个性特质,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好的教育是唤醒、影响和熏陶,而不是控制、灌输和塑造。
24、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5、(译文)孔子曰:“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
26、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0、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3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3、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34、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7、(助记)“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40、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1、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4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3、《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44、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4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孔子说:“学习了又按时的去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过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
49、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5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5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55、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56、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7、《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木兰辞》《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神州)
58、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0、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6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3、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64、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5、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66、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特别警示:“焉”不要漏掉)
67、黄河颂|木兰诗 |陋室铭 |爱莲说 |老山界
68、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69、(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70、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71、要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三个分论点),过渡自然(可添加语言)
7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7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