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3、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4、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7、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8、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9、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
10、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1、“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14、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15、现存《书筏》计文28则,综论笔法、墨法、布白、风韵等几个方面,论述都较重要,文辞简明扼要,足见作者的书法功底和修养之深。《书筏》中多有精辟之论。如论笔法,说人们只知起笔藏锋之易,殊不知收笔出锋亦很难,只有对“八分”、“章草”有深入认识,才能得到,而用笔的方法在于合乎规律,不在于手腕的强弱。原文笔之执使在横画,
16、知乎书法大V:零基础硬笔书法跟练,9节课教你写出一手好字
17、作楷最重宾主分明。譬如写一“日”字,左竖为宾,宜轻而短;右竖为主,宜重而长;中画为宾,宜虚而婉;下画为主,宜实而劲。
18、弘一大师,这位在世间与佛门都有卓越成就、具备完美人格的高僧,一生都极重视《格言联璧》。童年时期就经常读、反复读,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并将其奉之为圭臬。
19、聪明的秘诀在于勤奋好学,博学的秘诀在于博览群书,巧学的秘诀在于举一反成功的秘诀在于推陈出新。
20、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2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22、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23、1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24、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25、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26、心浮气躁,干什么都不能让你静心,只有你心里有寄托,专心致志做某种让你觉得有希望的事情才会让你静心。
27、利,锐利,锋利。勾之发笔利,指的是写勾时,勾尖一定要锐利,锋利。
28、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29、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30、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1、每天读上五小时的书,人很快就会变得渊博起来。——塞缪尔·约翰逊
32、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33、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34、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35、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6、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37、国家一级书法师石开草书作品《清平乐六盘山》
38、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39、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何其言之不相谋耶?不知前言是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二者不兼,焉能尽妙。唐代北海、河南书,真是善于取势者。
40、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41、又云:“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