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句子网

Tata句子网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精选美句61句)

admin 59 0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1、他也发现了,他确实比其他人聪明,因为他好歹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而其他人还一无所知。

2、这就是那位德尔斐的神。他会告诉你们我那点智慧是属于哪一类的。你们一定知道凯勒丰;他是我自幼的故交,也是你们的朋友,因为他曾经同你们一道被流放,也是同你们一道回来的。这位凯勒丰的性格,你们都知道,是做什么事都很急躁的。有一回他跑到德尔斐,冒冒失失地向神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不要打断我的话,他求神谕告诉他有没有人比我更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凯勒丰本人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的兄弟在这里,可以证明我说的是实话。(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3、所不同的是,在苏格拉底的案件上,我们在他弟子柏拉图所写的他的自辩词中,看到了他转述的起诉书。但是里面寥寥数语,既没有具体的罪名,也不知道是根据哪一项或哪几项法律提出控告的。

4、董乐山(1924年11月14日——1999年1月16日),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文革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西行漫记》等。编有《英汉美国翻译社会知识辞典》。

5、苏格拉底面对各种各样的物欲,他会感叹,这么多东西,都是我不需要的,但是对于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6、直到监刑官把毒酒递给他,他还平静地问,能不能用一点酒,祭奠一下神明。

7、这是个荒唐的玩笑,苏格拉底也觉不妙,便马上收回,但已晚了,反感已经造成。但他仍不思补救,竟而又提出为数只有1迈那的象征性罚款!他的弟子们大吃一惊,后虽在他们的央求下他才改为30迈那(并由弟子们作保,可见为数也不算少),但他原先一再反复提出的荒谬建议一定使得陪审团觉得他是有意在开他们的玩笑,以表示对这次审判的蔑视,以致以360票比140票判他死刑。换句话说原来判他无罪的人中竟有80个转而投了他的死刑票。看来好像是苏格拉底有意自己把鸩酒送到唇边。

8、   前416年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这个蕞尔小城不识相,耍滑头,竟胆敢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而雅典如此强大,灭掉他们实在是小菜一碟。据修昔底德,雅典军队执行了公民大会决议,杀死了弥罗斯岛所有男子。

9、苏格拉底的求知理念,比老子相差很大一个层次。

10、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认为死亡不过是让自己的灵魂返回应去的安息处所。在等待行刑的时日里,他的朋友和学生劝说并设法帮助他越狱逃亡,他坚决拒绝。他终于饮鸩就刑,终结这一悲剧命运。

11、   不过据柏拉图,苏格拉底并没有拒绝提出自己的量刑方案,而是同意支付三十米那赎罪金。之前他甚至胆敢提出,应宣布他为城邦英雄,在“普吕坦内昂”里为他供应伙食直至去世。“普吕坦内昂”乃何地儿?雅典城邦神社大厅,里面燃着长明邦火,至为神圣,能在那里受公家供奉者,不是奥林匹克冠军,就是为保卫城邦立下赫赫战功者。苏格拉底恬不知耻,说他应该在“普吕坦内昂”里享受供奉或英雄待遇。是可忍,孰不可忍!几百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群众是可以随便挑衅的吗?随便嘲弄的吗?

12、他的一个朋友问德尔菲神庙的神谕,有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13、如果没有了精神信仰,如果没有了对真理与真相的追求,那么,一个人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即使在世俗的生活中有如孔子那样快乐,有如孟子那样浩然,其实也不过是一只快乐的猪。但是,西方的圣哲不同,苏格拉底说,如果他不能够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他不能够追求真理,如果他必须违心地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他宁愿选择死,也不愿意苟活。

14、苏格拉底死了,可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却永远影响着我们。(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15、反之,如果死是从这里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说法如果正确,那么所有的死人都在那里,判官啊!那又有什么是比这个更伟大的幸福呢?因为假如死者到了阴府,他就可以摆掉那些把自己伪装成法官的人,而看到真正的法官在黄泉当裁判,像弥诺斯、刺达曼堤斯、埃阿科斯,特里普托勒摩斯,及其他一些半神半人,跟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

16、不同的人生结局是他们的不同做法和思想造成的。

17、老子认为高智慧者管理国家采用“无为”的方法。就是国家管理者没有作为,把权力完全下放给下属和人民,让下属和人民自主决定怎样生活和发展。

18、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和处死,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一样,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这两次审判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当时都没有法院案宗或任何其他正式记录,起诉方面也没有正式的诉状留下。有关审判的全部情况都是他们两人的忠实弟子后来转述的。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他们同时代人关于他们受审和处死情况的独立和客观的记述,甚至连一鳞半爪的暗示也没有。

19、   当然,雅典民主并非没有优点。它虽有以众暴寡的倾向,相对于现代民主,在很多重要方面并非自由(如公民财产权得不到保障,没有不参与政治的权利,没有不敬拜城邦诸神的权利,甚至言论自由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一定程度上,也正因为民主在雅典所创造的相对宽松的环境,才使悲剧、哲学、修辞术得以诞生,使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科学等得以繁荣,使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得以涌现,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民主的最大长处,莫过于能较好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公民参政使他们对国家怀有强烈的认同感。此外,民主派在对待反对派方面,也明显比贵族寡头派更仁慈,至少没有像他们那样大开杀戒。如果说雅典民主做了一些错事,那是因为它仍然发育不全。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格拉底之死的来龙去脉,还得知道对当时的法律制度有所了解。若把沿自氏族制度的雅典政制与现代制度作个简单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明显的差异:在现代社会,由于任何诉讼都需要专业化的法律知识,被告一般会请辩护律师,但这种情形对雅典人来说闻所未闻。古希腊社会根本就没有职业化的法官和律师概念。事实上,当时雅典远未脱尽氏族遗风,法律仍相当粗糙,尚未从与政治、宗教和习俗中完全分化出来,立法、司法职能与军事、政治、宗教等职能仍有很大程度的重合。相当于法官、律师和陪审员等职能由谁来履行?民众法庭。而民众法庭又由抽签产生的数百到数千名“陪审员”构成。从人群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人群中,本来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不复存在,平日的道德约束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甚或犯罪倾向很容易爆发出来。如此这般,要总能做到公正合理,实在太难了。

21、所以,我就到处奔波,秉承神的意旨,检验每一个我认为智慧的人,不管他是公民还是侨民,如果他并不智慧,我就给神当助手,指出他并不智慧。这件工作使我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参加任何公务,连自己的私事也没工夫管。我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事神不懈的缘故。

22、苏格拉底听说后,非常惊讶,他不知道自己聪明在哪,他就想证明,神谕错了。

23、所以,好好活,成为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自己对自己这一辈子,能做的最好的答卷。

24、但是,作为西方的第一哲人的苏格拉底却没有这样的好命。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精神象征的耶稣基督也没有那样好的运气。苏格拉底直接被人以“不信国家的神,教坏青年”的罪名被法庭判处了死刑,死法是被喝毒药而死。耶稣基督死得就更惨烈,他代人类受过,为了赎人的原罪,而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虽然三天之后复活,但是,就现实中的人而言已经是死而不能够复生。

25、老子《道德经》认为,“求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求学的阶段知识是越来越增加的。但求知的过程是物极必反的,当知识达到相当高度后,就进入求“道”阶段。在求“道”阶段,求知的欲望会越来越少。到后来达到没有求知的欲望,就进入了“无为”的境界。

26、毛姆先生刻画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著名的画家高更。

27、   在当时雅典,今人所熟知的公民权利并不存在,良性的政党政治远未开出,保障个人权利的宪法、法治、代议制度、分权制衡、私有财产权、独立法官、辩护律师、信仰自由等制度,远未形成。这意味着,对苏格拉底的处置虽未必公正,却合乎法律。但是,与其说他之被判死,是因其“败坏青年”、“不敬神”,毋宁说是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风谲云诡的政治斗争。民主派的政治报复是苏格拉底被判死的真正原因。假如雅典政制已进化得较好,公民权利已能较好得到保护,对僭主暴政只有间接责任的苏格拉底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判个放逐更为合适。然而此时的雅典民主毕竟仍是一种野性未泯的民主,不可能这么仁慈。以基督教兴起后的道德水准来衡量,此时希腊人虽然智商很高,却仍是一些不知慈悲为何的野蛮人。要让他们以德报怨,实在勉为其难。

28、其实,即便他定罪阶段的机会丧失了,苏格拉底也未必一定要面对死刑的命运。

29、逃避死亡的方式有很多种,且并非难事,赴死也一样。抵制诱惑,不做坏事,克服自己的欲望,才是不容易做到的。

30、他借“神的命令”为自己设定的哲学使命,就是在雅典城内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启迪理智,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改善灵魂,从而拨乱反正,批判愚昧、私欲、不义和邪恶,以振奋城邦社会。

31、苏格拉底为了做自己,把生活越过越穷,还得罪了越来越多的人,最终因此丧命,这就是代价。

32、他改变了哲学的焦点问题,将人们的关注点由解释世界转向解释人类,即“认识你自己”。正如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拉下来,将她置于人类的城市,将她带到人们的家里,并迫使她问及有关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恶问题的第一人”。

33、既然死亡没什么可以担心的,那就好好活着,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因为死亡只是一瞬间,活着却是一辈子,比起死亡,一辈子活得不尽兴,才真正可怕。

34、你怎么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你对苏格拉底了解多少?在留言区和大家交流下,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法律相对论》。

35、从孔子之后,中国人学会了论资排辈,六十岁的人自然不如七十岁的人,因为“耳顺”与“从心所欲不逾矩”相比还是差距太大的。圣人出现,个人崇拜,权力有多大,资格有多老,真理就掌握有多大。自此以后,中国的所谓儒家读书人,无不是一级脑残分子,无药医也。只知道摇头晃脑,背诵圣人章句,通过科举,弄个一官半职,然后取得鱼肉百姓的资格,如此代代相传。

36、苏格拉底比较倔,为了证明神谕的错误,他就始终辩论,辩论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吸引的人也越多,年轻的人愿意跟在他身边,看他怼别人。

37、苏格拉底是怎么做的呢?作为辩方,他不愿意提出任何一种刑罚。他的逻辑是,只要他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哪怕很轻,都等于承认自己犯罪。要么被判死刑,要么无罪释放,在这两者之间没有中间地带。这样一来,陪审团即便认为死刑判决过重,但苦于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陷入一种尴尬。

38、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不断刺激陪审团。他居然建议陪审团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在他刑满释放之后,在他的余生之中,每天都要在市政厅为他供食。于是陪审团终于被彻底激怒了,即便那些本来同情他的人也临阵倒戈。

39、我常常感叹,孔子与苏格拉底经历了同样悠久的历史,他们俩活的岁数也非常接近,为什么苏格拉底人们对他的误解就少,而孔子,人们对他的解读就多?多到乃至无法弄清真正的孔子究竟是怎么回事的地步?

40、他找杰出的政治家,想要找到他们自以为最了解的东西,需要知道什么是智慧,可是最终发现,这些人不知道,还自以为了解。

41、他在中年时周围已经聚集起一批雅典和来自外邦的追随者,喜剧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公元前423年上演的《云》剧中,被漫画化的苏格拉底已俨然是“思想所”的首脑,热慕的求知者接踵而来,这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42、他不止这么说,而且就是这么做的,他在监狱里和人家谈论神、谈论灵魂、谈论永恒,也谈论死亡,宛如常人。

43、而这世间,很少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有些人想做真实的自己,又舍不得放弃现有的东西,不敢放弃不喜欢的工作,这怎么成为自己呢?世界上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44、他郑重剖明:他并非不尊重自然知识,但确实无意深入研讨它。以不信神或渎神被判罪在雅典是屡见不鲜的。他申述:他也不是高尔吉亚、普罗狄科、希庇亚那样的收费教学的智者,他的声誉只不过出于他有一种“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自知我无知”。

45、但是,孔子呢?孔子时代有公共影响,有批判精神的少正卯却被孔子上任司寇七天,便捏造了五条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这一杀便开了中国指鹿为马、颠倒是非黑白、滥杀无辜、草菅人命的先河。他自命不凡,说自己“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似乎人只要苟活到了足够的数岁,比如七十岁就能够上达天听,顺乎自然了。其实这只能够是自欺欺人而已。

46、我们对苏格拉底熟悉而陌生。他是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桃李满天下,柏拉图、色诺芬都是他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是他学生的学生。

47、在对待人之必死的死亡态度上,苏格拉底不知比孔子高明了多少倍。那个口口声声回避死亡问题的孔子,只会反复地对人讲:“未知生,焉知死。”一生不敢面对死亡的孔子,虽然寿终正寝,却也只比受到审判而被处死的苏格拉底多活了三岁。但是,那境界的高低,何止天壤云泥之别。

48、由上可知,当时审判他的一个重要根由在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及其社会影响,撼动了当时的一些政治信条和传统道德观念。他对当时民主制的抽签选举办法和当权者不满,确实有所批评,但并不从根本上反对民主制,而是意图通过选贤任能来改善它,其实他对贵族寡头制和僭主制则是从根本上反对的。

49、所以,如果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因为陪审团完全可以为了避免对被告人处以重刑,而不给他定罪。所以,雅典实行的分离制度其实是对苏格拉底非常有利的。

50、人终究会死,这是没法选择的,但是以怎样的方式去等待死亡的降临,这是人可以选择的。

51、这就是“苏学新秀”老报人I.F.斯东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52、我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辩护生存。因为不管是我还是任何其他的人,在审判或打仗时,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逃避死亡,都是不对的。在战时,一个人如想逃避死亡,他可以放下武器,屈服在敌人的怜悯之下,其他尚有许多逃避死亡之策,假如他敢做、敢说的话。

53、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终有一天,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走进死亡的怀抱,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54、可是,苏格拉底是怎么想的?当他听到有220个陪审员认为他无罪之后,竟然有些意外,甚至还有点失望。苏格拉底有个学生叫色诺芬,他说苏格拉底的本意是想在法庭上激怒陪审团给他定罪。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仍然有这么多人觉得他是被冤枉的。你说苏格拉底的死能归咎于雅典的陪审制度吗?当然不能。

55、也许时间的间隔,使亚里士多德具有了历史的眼光,不像他的老师柏拉图那样五体投地拜倒于太老师的脚下。但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他在哲学根本问题上同他的老师有分歧,所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说真的,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放在一起参照来读,仿佛是旁听一场针锋相对的哲学和政治辩论。亚里士多德提到苏格拉底的话不多,而且散见各处,但对于我们了解苏格拉底不无帮助,因为亚里士多德同当时的苏格拉底崇拜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一种极为严格的态度来看待苏格拉底对哲学的贡献。

56、实际上,这种方式特别有利于被告人。比如,英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陪审制。当年因为社会治安状况恶劣,所以重刑主义倾向十分严重,即便是盗窃几便士的轻微盗窃犯罪人,也要被判处死刑。

57、耶稣是为世人赎罪的圣贤,他是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思想为底色的文化标识。而苏格拉底则是为追求真理而献生的人,他是西方哲学世界的象征。在西方的思想史上,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能与苏格拉底比肩。

58、但对于那些赞成我无罪的人,我愿意趁此时法官正忙着,我还有赴刑场之际,跟你们谈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我死前陪着我吧!

59、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追求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不畏强权,致力于揭露当政者见不得人的政治隐秘,成为美国新闻界唯一的荒野呼声。有不仅不容于当道,而且在主流同行中也被侧目而视。但他们也不得不佩服他人格的高尚,认为他不愧是那种苏格拉底所自况却又没有做到的牛虻。(他的长期订户名单读起来仿佛是一本思想学术界名人录,其中有爱因斯坦、罗素、罗斯福夫人、吴丹……甚至玛丽莲•梦露有感于该刊对政府所起的舆论监督作用,私人出资为全体国会议员订阅一份,供他们免费阅读。)

60、随着探索的深入,苏格拉底名气越来越大,他向人问问题,往往能让人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原来自己真的无知。

上一篇: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精选美句42句)

下一篇:没有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