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名句
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译文)孟子说:“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3、下面我摘出《孟子》中最有名的十句(太少了,应该100句),给大家看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zuò惭愧)感悟:我们说头上三尺有神灵,就是这个意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感悟:常读孟子,绝对有助于培养浩然之气,而且,文采也会变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故义理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chú huàn肉类)感悟:阳明学直接传承于孟子。我从阳明学到孟子,再从孟子到阳明学,徜徉涵泳,经常被义理击中心湖,荡漾起涟漪,这涟漪,就是义理之乐,妙不可言。万物皆备于我矣。感悟:我们所追求的,早就全部在我们身上。钻石就埋在后花园。养心莫善于寡欲。感悟:寡欲,是一个让人一听就反感的词。不要太把自己的第一感当真,寡欲不是绝欲,并不违背人性。仔细体会,它是真理。
4、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6、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孟子的名言名句)。
7、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8、(赏析)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9、(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10、(自侮)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4、(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15、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
1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17、(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8、《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而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却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2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3、(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27、(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2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9、(赏析)孟子所说的“道”,是推行仁义、施行仁政之道。为了强调仁政指导的重大作用,孟子接连运用对比,直接点出了“得到”与“失道”在结果上的区别——“天下顺之”和“亲戚畔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句话也成了后世儒生用来游说君王的重要法宝。
30、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孟子·离娄下》。
3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3、(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34、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3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
36、(15)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8、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0、 孔子的门人子路很了不起,在别人指出他的过错时,他会高兴,所以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
4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2、(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3、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4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6、(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47、(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48、(2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4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0、(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5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2、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53、(解释)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5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5、(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56、(赏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寻求人的道德,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不使思想、行为变坏,就成为了君子。
5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5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9、《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0、(1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61、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2、事奉,以谁最为重大?以事奉父母最为重大。守护,以什么东西最为重大?以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大。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谁不做事奉的事呢?但事奉父母是事奉的根本。谁不做守护的事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
63、(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64、(自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6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7、赏析:人只有不做某些事情,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句话指出了“不为”与“有为”之间的辩证关系。人在主客观种种限定的条件下,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有所选择、有所舍弃,只有不去做某些事情,才可能做得好某些事情。
68、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69、(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70、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7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
7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3、(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74、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心志,劳累他筋络骨骼,饥饿他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能力。
75、(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76、(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77、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8、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7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80、 社会上的人是说话随便,不负责任,喜欢发表意见而已。别人说话容易,听起话来可得注意,不但不能随便相信自己的耳朵,有时亲眼看见的事也未必真实,未必是实情。
8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8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3、(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84、(2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85、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86、(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87、(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8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89、(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90、(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