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句子网

Tata句子网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精选美句78句)

admin 59 0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2、B项正确∶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讲学

3、如百泉邵夫子祠击壤亭一联(清末光绪间辉县知事康曾定题):精义入神,著皇极经世六十卷同声相应,有夏峰继轨五百年上联“精义入神”,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用于哲学家,十分恰切。

4、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医生。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5、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春联及赏析春联及赏析: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6、“自言(  )(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的写作手法是点面结合,在括号中标出“点”或“面”。(3分)(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8、A.逶迤 磅薄 沉着  B.抡起 爆炸 旗织   C.璀璨 围歼 瞻仰

9、在明朝有个最著名的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四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10、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                                                       。

11、——这是一副描写山水的名联。青山虽然不曾着墨,但却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丽画卷;碧水虽然没有琴弦,但却亘古至今,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图画、琴声远不能比青山碧水之美,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作者用寥寥几笔勾勒出青山碧水天人合一的优美意境。

12、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13、“同声相应”,出自《周易·乾》,比喻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与前面的“精义入神”一样的当。

14、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15、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丹麦作家 安徒生

16、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

17、“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联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学子的胸怀与壮志。作为青年学子,关心的不仅有家事,还要关心国事,但这还不够,还要胸怀天下,关心天下大事!这一联便跳出了封建时代一般读书人的窠臼,号召读书人要胸怀天下,境界颇高,表达了顾宪成对东林学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殷切期待。

18、顾宪成(1550~1612) ,中国明末东林党领袖。字叔时,别号泾阳,人称泾阳先生。南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吏部主事、补验封主事等职。十五年以上疏言事冒犯执政,被谪桂阳州判官。后擢吏部考功主事,历员外郎。二十一年(1593)上疏反对三王并封。次年会推阁臣,举前大学士王家屏,忤神宗意,被革职为民,返无锡家居。顾宪成幼即有志于学,削官里居后,益潜心研究。在地方官的协助下,于万历三十二年修复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于孔兼等讲学和集会。“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不满朝政的士大夫闻风相附。但同时,也遭到一批依附于大贵族势力的人的攻击。四十年,卒于家。死后,被阉党追论而削去赠官。崇祯初平反,赠吏部右侍郎。顾宪成与其弟允成皆主程朱之学,但偏重经世致用。遗著编成《顾端文公遗书》。

19、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勉励读书人“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无锡隶属江苏省。

20、——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1、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我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改为转述句)

22、在那个亲切、焦急、低垂的少女脸上,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温柔幸福的新大地。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戈拉》

23、耿橘以他渊博的学识、成熟的思想写就了一批传世不朽的书院对联,虽然在格律上有的并不严谨,但这些对联如洪钟之响,振聋发聩,对当时的虞山书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兴起了书院的务实、好学之风,为当地优秀人才的培育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4、一个人越是胸怀崇高的目标,他(她)对心爱的人的感情就越丰富,越细腻,越温柔。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25、“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

26、前面说过,有人在创作对联时,为了某一个字或几个字对得工整,有时会照顾不到整句话的连贯性,以至使对联的句子出现或晦涩、或牵强等情况。如果是比较长的对联,还必须先断句;如果连断句都解决不了,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其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根本谈不上什么鉴赏了。

27、“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28、“四会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服务队伍成立”暨阅读推广活动探讨。

29、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

30、又相传当年扬雄的子云亭也建在墨池旁,周围的浣纱女每天清早起床后,最为享受的就是聆听扬雄那抑扬顿挫、节奏起伏的读书声,好一幅悠然的市井风俗画!早在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末尾就曾说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期为后世关于扬雄的故事做足了铺垫。大约从宋朝开始,人们怀着对扬雄的敬仰,就在此兴建学堂,历经元、明、清,风风雨雨,兵火匪患,但历代官府一旦在战火平息,经济民生恢复后,均着手在此旧址上兴建学堂书院,而且名称几百年不变,都称之为墨池书院。

31、连续打卡7天可免费获得(公基内部讲义)一本!连续打卡15天可免费获得(山香定制周边)一件!连续打卡20天可免费获得(公务员课程书籍)一套(共8本)!

32、北宋有位学者叫谢良佐,他曾提到过“脱去凡近,以游高明”一句话,也是讲要脱离凡俗那些人,去结交有识之士。他有这种谦虚好学的思想是很不奇怪的,他就是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名重当时的“程门四先生”之这里有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典故,那就是“程门立雪”。

33、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燃藜图》画的是西汉时代学者刘向的故事。刘向夜间在天禄阁校对古书,有个穿黄衣服的老者进来,见刘向在暗中读书,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线刘向才同老者见面。老者教给刘向很多学问,天明才走,自称是太乙之精(神仙)。

34、就是曹植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就是陆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官位卑微,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

35、▲《耿橘孝亲图》石刻拓片(献县文化研究会提供)

36、孔子学何学,曰圣与仁是,时习之悦悦斯,朋来之乐乐斯;孔子道何道,曰一以贯之,多学而识识此,忠恕而行行此。

37、上联中正者,守一而止也。淑者,善也。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只要学习、求索的态度端正,理想和抱负远大,人的品性就自然而然善良。同时,要使所学所求有意义,就必须沿着正确的目标和道路前进。

38、另一方面,到某地旅游,事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这算是应急吧。如要去少林寺,有关的书很多,可事先了解一下其历史渊源(建于北魏,公元495年)、有关历史人物(如达摩从南朝梁过江而来,面壁十年,传授佛教禅宗,后将衣钵法器传给了二祖慧可)、历史事件(如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嵩山少室山下,西北是洛阳,东北是郑州)、其独特之处(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最大的塔林)等等。

39、杨度自挽。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光绪年间举人.早年曾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任为参政院参政。后又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奔走。袁死后被通缉,移居上海,潜心佛门求解脱。后思想转变,追随孙中山革命。参加过营救李大钊的活动。1929年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作者以磊落的胸怀,豁达的气度,从大处落笔。上联回首往事,对自己曾经信奉的帝制和佛学,作了彻底的否定,表达了对晚年定上正道的欣慰之情。帝道:指杨曾鼓吹君主立宪,拥护袁世凯称帝。真如:佛教指永恒常在的真体实性。《成唯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下联勉励后进。指出救国救民之途,希望在于有更多的年青人,走上革命道路。全联没有哀伤,也不对世人种种褒贬和误解作任何辩说,而重在严于解剖自己,勉励后人,表现出他真率豁达的个性,使人叹服。  

40、创作背景: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了这座自宋代就已建立的书院,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41、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

42、(1)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

43、王闿运自挽联。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清末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上联说自己效法孔子,可是成就没有孔子那么大,但值得庆幸的是儿子能继承文化事业,述诗习礼,对自己一生行迹表示自慰。

44、宋濂本是明初官吏,同时又是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言获罪,被明太祖谪死蜀地。宋濂入蜀茂州任职时已是耄耋之年,由于旅途劳顿,不久便卧病不起,1381年死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埋葬在夔州西莲花峰下。其时,朱元璋之子朱春敬佩宋濂的学识,遂出资将宋濂的墓穴迁移成都府郊外。蜀王也爱读宋濂文章,为了纪念他,就在宋公桥旁选址,兴办了一座潜溪书院,与当时的锦江书院、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并称为成都的四大书院。那年月,清代创办,后来居上的官办尊经书院尚未入围。

45、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46、这个抗洪的场面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来描写,这些子弟兵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来刻画。(3分)

47、D项错误∶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与大教堂和洗礼堂交相呼应,并非天文研究院。故正确答案为A。

48、道光二十八年(1848)书院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名额。按原额招生数:正生50人,附课50人,外课约20人。本年度增加为:正生60人,附课60人,外课约30人,共计150人左右。

49、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特别到明神宗统治后期,宦官弄权,边患频仍,名饷加派,人民负担沉重,政治日益腐败。以东林书院讲学为联系纽带并逐步发展形成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东林学派,他们既有鲜明的学术思想见解,又有积极的政治主张。

50、耿橘是著名理学家,曾主讲虞山书院,又精通武艺,在明代理学家中的确是不多见的文武通才。在他的主持下,虞山书院一时名气大振,文人学士络绎不绝,开创了一派繁荣的景象,到现在这里仍是江苏省的著名国学胜地。

51、回望历史,历代四川地方官吏,包括在四川为官的浙江同乡,从明初至民国初年,对宋濂的道德文章推崇备至,成都府里纪念宋濂的活动颇多。上世纪60年代,在成都锦江区龙舟路附近建筑工地偶然发现了宋濂的墓志铭,仅说明宋濂生前生后或曾与这一街区有关,其墓志铭现存于四川省博物馆。

52、欢迎大家赐稿,欢迎原创,投稿方式及版面要求见平台自定义模块,同一联集拒绝一稿多投。

53、前面说过,有人在创作对联时,为了某一个字或几个字对得工整,有时会照顾不到整句话的连贯性,以至使对联的句子出现或晦涩、或牵强等情况。如果是比较长的对联,还必须先断句;如果连断句都解决不了,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其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根本谈不上什么鉴赏了。

54、另一位鸿儒是张澜先生,1894年参加科举并考中了秀才。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因成绩优异,1903年他作为四川官费留学生被选送东京宏文书院学习格致,目睹了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确立了变法维新救中国的思想。海归后历经磨砺,游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德高望重,时尊称为“张表老”。

55、明·顾宪成·对联。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写书院学子的读书声和自然界的风雨声交织一起,与天籁齐鸣;下联写书院的读书人并非埋头读书,不问世事,而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下句合起来,就是说既要致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只强调读书,不关心政治,只能成为无用的书呆子;只强调政治,不努力读书,也只能成为空头政治家。这副对联长久为人记诵,除了它对仗工稳、琅琅上口的形式美音律美之外,与这副对联所讲述的道理和东林党人关心时政的精神有着重要关系。至今人们去无锡“东林书院”旧址游览时,还可见到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56、“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谓之合纵,服从秦国谓之连横,这里借指治理国家。

57、何处非天,眼前正好识认;吾身是理,此处更何寻求。

5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9、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战;

60、他用短剑斩断自己的左臂献上,达摩见他如此诚挚,这才授以《楞迦经》并衣钵法器,赐名慧可,成为禅宗二祖。下联说少林寺面对嵩山少室山,西北有缑氏山。

61、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62、作为一个书院不仅仅承担的是教育的作用,还承担着教化一方民众的职责。教化"与"教育"虽仅一字之差,但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潜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

63、作者范文甫,名赓治,字文虎,清代宁波著名中医。其医理、书法、诗文被誉为“三绝”,有“医林怪杰”之称。

64、如名胜楹联,是写风景的,还是写人物的?是写历史的,还是写传说的?是褒扬,是贬斥,是歌颂,还是批评?是叙述,是描写,是议论,还是抒情?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感慨,还是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如果欣赏历史名人纪念地(如武侯祠、关帝庙、岳飞庙、韩愈祠等)的楹联,就要对这位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如他的出身、经历、主要业绩、功勋、历史上和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等等;如果是欣赏佛寺的楹联,还要懂得一些佛教常识、佛学术语,以及这个寺院不同于其他寺院之处(如登封的少林寺,因北魏时达摩在此面壁修行。被认为是禅宗祖庭;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所寺院)等等;如果是欣赏道观的楹联,还要有一些道教的常识,懂得一点道教术语,以及这所道观的独特之处(如鹿邑太清宫,是老子家乡为纪念他而建的道教建筑)等等;如果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则要对该名胜有个大概的了解,如名胜所处的位置、开发的年代、名称的缘起、有何著名景点、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到过、现在还有哪些遗迹(如辉县百泉,因泉眼众多而得名,泉水注入卫水,故有“卫源”之称。

65、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

66、人莫不想自己的家兴旺兴盛,能扩充此心,即是天下之大公;能尽人心,必能于世有补,则与湛然光明的佛心相差无几,这对家对国都有利。

67、四会市图书馆阅读推广大使陈诗哥“我爱阅读.我要阅读”公益宣传。

68、——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69、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70、合体处,山非山水非水,乾坤都归这里;呈效处,山是山水是水,这里放出乾坤。

71、1849年,林初见左,相谈甚欢,林则徐将他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正是因为两人非同寻常的关系,才有了如此感情深厚的挽联,不仅对林则徐做了高度的评价,读来更欲让人泪下。

72、——这一副对联写尽了人生哲理。“若”字的撇笔,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撇”与“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分寸;只“捺”不“撇”,为人就过于计较、拘谨。“撇”“捺”互相弥补,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人”。对联中奉劝人们“撇”开的是人生的欲望、诱惑、贪念等等,建议人们“捺”住的是淡泊、寂寞、坚守等等。人的一生,就是要既能“撇”得开,又能“捺”得住,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73、联语明白晓畅,含义深刻,反映了儒家积极的名利观。正是因为作者从圣贤之道的名利观出发,鼓励蒋经国从中华民族根本大利出发,完成海峡两岸统一大业,以求万世不朽之伟名。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地希望两岸快快地和平统一啊!后来,蒋经国将此联一直视作自己的座右铭。

74、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75、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76、下联“教化行风俗斯美”,西汉贾谊对于教化和风俗有这样的阐述:“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77、行笔于此,四川大学历史上的老校长骆成骧值得一提。1895年,他从尊经书院走出不久,科举便中了进士。当时正值国运维艰的年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战败,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赔了银子,还割让了土地。这种侮辱,光绪本不愿承受,也不甘作“亡国之君”。这一年,骆成骧进京参加在殿试,他以一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说到了光绪的心坎里,让光绪大为感动,得到赏识,被钦点为状元。他也由此成为清代状元中的第一个四川人。

上一篇:忧伤失落句子说说心情(精选美句67句)

下一篇:没有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