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名言及解释
1、译文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2、(译语)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4、这段《论语》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季文子凡事要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孔子说:“机敏又喜欢学习,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请教时,不会觉得没有面子可以称为文人了。(孔子的论语名言及解释)。
7、(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9、孔子的“立”,立的是人格。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1、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13、(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孔子名言(带翻译和注释)(原文)
14、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1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8、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20、(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22、(译语)使近处的人高兴,那么远处的人就会来归附。
2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什么是知道和不知道的方法!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才是正确的。”
24、(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5、(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26、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2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2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孔子说:“君子会帮助别人获得想要得到的,不会让人想要得到厌恶的。小人恰恰相反。”
29、(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31、(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32、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3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36、(3)固:固执己见。(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3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38、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39、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40、(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1、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罕》)
42、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43、(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4、(译)孔子说:“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5、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46、(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4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48、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49、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50、(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5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52、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3、解读:当老师的,常鼓励学生要上进,但自己也不能自满,应努力追求自身的完美,给学生一个表率。
54、有人会把智者和仁者对立起来,变成“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这样理解就错了。孔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
5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56、(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57、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59、(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释义: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62、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须用宰牛的刀。比方做壮工作不必费大力气或者大材不能不消。《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6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