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哪国人
1、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2、在50年代就非常用功读书的程抱也是“逢讲座必听”的好学生。尽管他当时处于非常彷徨的状态,自认为是一个不善生存的人,没有文凭、学历,没有工作,但仍然每天坚持在索邦大学听文学课。1960年的一天,法国大汉学家保罗·戴密维在法兰西学院作关于道家哲学的讲座,程抱一坐在最后一排听得入了迷。这时的程抱一的法文已经非常棒了,他发现,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诗与道家思想很有些吻合之处,于是起立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位中国留学生以一口流利的法文,和对西方文化的浓厚兴趣,吸引了戴密维教授的注意。戴密维教授主动找到这位中国小伙子,提出希望推荐他到贝尔杰司长主持的“展望研究中心”工作。
3、这个现象就像张继科在日本公开赛后说的那样:有了张本智和,中国乒乓球不再寂寞!而当国乒有了新的目标和新的动力后,就会上下一心、全员发动,国乒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4、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5、这些“西洋楼”是 “巴洛克风格,仿普罗密尼、瓜尔蒂尼和比比耶纳等人的作品,系园内的珍奇建筑。”“在1747年至1759年间,按宫廷传教士王致诚、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蒋友仁神甫,以及来自米兰的著名画家、建筑师郎世宁等人设计的图纸建造的。”
6、1859年,英法发舰前往北京换约,在大沽发生炮战,受创而去。1860年大举来袭,大沽、天津相继陷落,不久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和烧毁了皇室园林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而大清皇帝等则以北狩为名逃奔热河。
7、而且他的祖父曾告诉他,当时在中国圆明园中的宝贝真的太多。
8、程抱一的书斋小巧精致,整洁有序,一如教授给人的整洁印象一样。在靠窗的小桌前,我倾听着这位睿智的长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向我们讲诉着他的“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
9、雨果这个名字,总是和文学经典、大部头等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今天,100多年前大部头的经典,已经很难得到年轻人的青睐。那么,究竟还要不要读雨果,如今的时代,雨果的作品又能带给我们什么?
10、每位横空出世的黑马都有自己的成名作,不过雨果并非是击败樊振东而一战成名,本赛季的卡塔尔公开赛才是雨果的“爆款作品”。这站比赛雨果连续挑落波尔、张本智和与林高远进入决战,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场比赛只丢掉1局,如此强势的表现也震惊国人,尽管决战被樊振东横扫屈居亚军,但雨果依然真正走进国乒的视线,换言之,在国乒主要对手名单中,从此有了雨果的名字。
11、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程抱一便欣然从事起文化“摆渡人”的工作——把东西方文化相互介绍给对方。
12、不过,尽管翻译极早,传播极广,但事实上,因为时代的原因,许多人对于雨果的认识并不全面。哲夫说:“很多时候人们眼中的雨果,可能并非真正的雨果,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特别是那些动荡的年代,我们因为时代的需要,给雨果加上许多身份。所以,要对他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认识并不容易。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发现,他的思想、他的作品中,那种对于历史、现实、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批判。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有非常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所以说他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这当中反思和批判以及对于一种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提倡,应该是今天的人要学习的。”
13、伯纳·布立塞在书里写道:“劫掠焚毁圆明园。罪过、罪行、罪孽,永远抹不掉!到处都注重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这些罪恶不只是在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掉,在所有人类记忆中都永难磨灭。”
14、加西莫多的故事让它变成了全人类的瑰宝。无数游人去欧洲就要去巴黎,到了巴黎除了看铁塔就要去巴黎圣母院。
15、清政府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做过的那些残忍恶心的事情,能算到现在我们身上吗?
16、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工作期间,程抱一发现很多学科都与语言学有关系。而新兴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理论,又为他的研究方法另辟蹊径。
17、 中国人也往往是因为雨果,而知道了巴黎圣母院。正是这位伟大的法国作家,将巴黎圣母院与圆明园并称为“世界奇迹”,“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18、程抱一人生真正的历练,似应肇始于他15岁那年。
19、 浸润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光芒之中,我们也可以在某个时刻、以某句发声,表微小的心意,做一瞬的贡献。这一瞬,或就从为巴黎圣母院的心痛开始……
20、据官方介绍这件正是乾隆皇帝生前,用来批阅奏折、颁布圣旨常用的玉玺。
21、 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于1345年完工。在法国作家雨果浪漫的鹅毛笔下,圣母院高高耸立的塔尖倒映在波光粼粼的塞纳河上,钟楼里驼背的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貌包裹着美丽善良的心灵,冰冷的石头建筑有了血液,也有了灵魂。多少人慕名前来,多少人把她视作欧洲和法国文化的象征,又有多少人曾被她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石头交响乐”壮丽的美感而震撼。
22、可以说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价值符号。
23、程抱一手抚的“院士宝剑”,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他典型的“摆渡”哲学。根据法兰西学院的规定,每位院士的宝剑,都由其本人设计构思,专人制作,从而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珍品。程抱一将自己宝剑的主题,确定为中西文化交相融汇。他的剑体以银铸就,通体发散出清冽冷峻的睿智之光。其剑柄镀金,上镌刻有中国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首句“天地有正气”。文字四周饰以绿竹和白色的百合花,前者象征中国,后者象征法国。剑柄上一个凌空的“和”字,令人遐想无限。与“和”相伴的是几只鸟,仿佛将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境界无限升腾翻飞……
24、雨果用一个钟楼怪人的爱情故事,完成了全球传播。在我们中国,作为文学名著的《巴黎圣母院》,属于基本读物和考试文学常识。知道巴黎圣母院的,恐怕比知道枫丹白露宫的多。
25、真正对巴黎圣母院有概念是到了中学以后,音乐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下面这个视频。
26、大部分有关雨果手稿多有关其文学成就,而描述其政治生涯并不多见。且此通讯乃是雨果与当红政治人物的直接通信,是雨果积极参与法国政治运动,推动共和事业的明证,价值颇高。
27、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2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选自《雨果文集》第11卷的文章,程曾厚译。本文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29、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30、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31、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编辑|货币之子;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32、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3、1892年自杀身死,为纪念他对圣昆汀和法国民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圣昆汀的一条街、巴黎第17区以及马赛的第14区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34、但我不能理解到底是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才能说出“烧得活该”这样的话。
35、也不去诛心,说什么“平时也没看这么多人热爱圆明园,怎么现在一个个冷嘲热讽起来了“这样的话。
36、这种对中国的热情,部分出自雨果本人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关怀弱小的人道主义情怀,部分为启蒙时期伏尔泰等西方先贤对东方之热情的余绪。他们欣赏东方的月亮,意在衬托西方世界的不足,并以此激励人们解决现实的问题。这种对东方的幻想和渴求,是大航海时代以来促进西方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当现实的中国展现在西方人面前时,中国则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经鸦片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经历了极为痛苦的凤凰涅磐。
37、法兰西抢走的中国圆明园以及其它文物一天没归还完,就不算干干净净,继续挨骂再正常不过。
38、 因雨果名著而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
39、上款简介:安纳托列·德·拉·福吉(AnatoledeLaForge,1820~1892),出生于巴黎。法国著名记者和政治家。福吉曾作为一位外交传教士出使西班牙马德里。1848年辞职后,他投身政治新闻学,他曾在多地组织支持共和制的政治运动。1870年9月4日,在普法战争中,福吉成为国家委派于地方的防务长官。10月4日,因领导其卫队击退一个纵队的普鲁士士兵对圣昆汀的入侵,而被全国冠以“圣昆汀的守护者”之名。此后他又在多地担任行政长官。1871年重回记者一职。1881至1889年间福吉曾是塞纳会成员,议会的代理发言人。
40、 对国人来说,巴黎圣母院,即便没有亲临也耳熟能详,它的璀璨美妙,它的传奇色彩,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的阴谋与爱情,都成为一个文明符号,深嵌于我们的记忆。它浴火的模样,以及巴黎市民集体吟唱着与之恸别的场面,都让人产生灵魂深处的惊悸。
41、 很多国人扼腕,“我还没有去过啊”,或者“早知道那次去就多看几眼”,人们纷纷晒出和巴黎圣母院的合影,祥和而美好。合影还在,却痛失了背景。然而,网上也有一些“另类”的声音:“活该”“报应”“谁让他们烧了咱的圆明园”……生在当下,被网络重重包裹,一切汹涌都近在咫尺,多元化碎片化的讨论偏向,原本不值得惊异。然而类似议论,仍然让人深思。
42、送得不仅仅是一块玉,更是作为一名父亲的殷殷期待,寄托着深沉的爱。
43、1848年法国爆发革命,七月王朝倒台了,雨果成为了共和派一员,坚定地拥护共和国。可是路易·波拿巴很快就借着共和国总统的职位篡夺了国家的权力,并且把共和国变成了帝国,拿破仑帝国派开始得势。
44、该信上款人福吉不仅是雨果的知己,更是政治上的亲密战友,二人同为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奋斗,也是议会中罕有的力挺共和制的议员。福吉此时的政治影响力如日中天。因他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以极少数卫队击败了一纵队普鲁士士兵对圣昆汀的入侵,而被全法国民众视为民族英雄。收到雨果来信之时,福吉正以记者身份组织各类鼓吹共和的政治运动。不久后他更成为参议院中举足轻重的代理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