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句子网

Tata句子网

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精选美句63句)

admin 59 0

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1、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2、康德这段话讲的极为精彩,可以说是他哲学贡献的精炼表述。在此,事实认知与道德认知终于找到了衔接之处,那就是人的理性,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其背后都是人的理性在提供支撑。

3、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4、为了给定言命令的绝对适用性进行立论,康德从位于“天堂”和“人间”中间的一个调节位置入手,援引了“无法否认”的“理性事实”。定言命令既不能以源自经验的(“人间”),也不能以宗教的,又或者形而上的信条(“天堂”)来证明,而“只能靠理智来感觉”(参见上文引用)。我们可以这样反驳康德,即我们所有人能够实际感觉到道德信条的东西是非常有问题的。康德自己也在多处援引,引申而来“共同的人类理性”,并没有对定言命令进行明确的表达:“这里也许很容易说明,就好像手中拿着指南针,在所有出现的情况中都清楚知晓和区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尽职,什么又是渎职,就像苏格拉底做的那样,只需要让人注意到个人的原则,而不需要教给他们新的知识。”回想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欧悌甫戎篇》,宙斯和其他荷马笔下的天神自身的不道德行为反被视为最高道德主管,因此被一致批判(参见第三章)。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方法论》中说,甚至一个“十岁的孩子”,只要让他看到“正派的人”不因为期望报酬或者害怕惩罚而诋毁无辜的人:“这样的话,我的小听众就会一步步地从单纯的赞同变为钦佩,从钦佩变为惊讶,最终成为最高的崇敬,并且迫切期望,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即使不是在他的状态下)。”(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5、“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6、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7、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8、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9、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0、中文翻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1、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12、中文翻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3、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14、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5、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16、在至高无上这个义涵上,无论是人的头顶还是九重云霄,都构成了中国人对广袤宇宙和自身的神秘感知。即使是后来简化为大字形人头上顶个“一”的“天”,不仅仍然指称一望无边的蓝天,还多了“道生一生万物”的创世意味。

17、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18、fill…with: 使之充满某种情感or感觉。

19、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来自维基名言)

20、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21、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22、康德说“在这个世,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律。

23、我们可以接受这种“无法理解的”人类道德和自由的立论吗?如果把绝对的应该理解为比我们个人的绝对意愿弱的思想——就像康德自己暗示的:“这种应该其实是一种意愿,如果理性被顺利地实践,那么它就适用于任何理性的存在。”——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同时康德还循环论证:原则上,为了可以变为无条件道德,人必须已经是道德的。这个循环被恩斯特·图根德哈特在《伦理学讲座》(1993)中认定为不可避免的。相反,图根德哈特还认为,康德的“先验理性论证”是“试图世俗化宗教论证”。没有人可以被强迫转向道德立足点,如果没有预先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我愿意归属于道德共同体吗’这个问题的人,也必须问自己‘我到底想成为谁?我生命中重要的是什么?我能否理解成为道德共同体这一点取决于什么?’”一点儿不被重视,以最微不足道的方式作为人被共同体互相承认的人,对名誉和诋毁也做出相应的回应,他既不能援引宗教或者形而上的权威论点,也不能借助普遍经验的天性来强迫他成为道德的人。与其如此,我们不如作为自主个体自己考虑决定,我们想如何根据自我形象和人生规划来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图根德哈特明白,这种道德论证必然会让对绝对基础的期望落空:“但是不管我们期望什么,基础都是如此脆弱。”

24、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25、第二个例子是“老兰普”,他是康德多年的忠实随从。在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在巴黎给一本法国杂志所写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1834)中,他想象,如果“老兰普”听说,如他主人康德这样著名的哲学家怀疑上帝的存在,因为它的存在无法证明,那么像“老兰普”这样简单的人可能会陷入宗教危机,那该有多绝望。法国大革命“只不过”让世间遭受血洗,康德却是“无情的哲学家”,给德国带来一场宗教的血流成河:“他猛攻天空,用刀子划过所有人,让世界的主宰者在他的血液里流动,此时他没有怜悯之心,没有父亲般的宽容,也没有给节制的来世嘉奖,灵魂的不朽一直陪到最后——它叹息,它呻吟——老兰普腋下夹着伞站在他身旁,脸上挂满了冷汗和泪水,像个闷闷不乐的观众。”在他作品的第二版(1852)的前言中,海涅和自己以前的信念和希望划清界限,认为“理性批判”不仅摧毁上帝存在的证据,而且“终结了上帝本身的存在”。他在《上帝大哉问》中表达了自己较早的批评态度,后来觉得是“未经深思熟虑而错误的”。他的精神转变了,正如海涅作为虔诚的犹太人描述的那样。因此,以前他形容“可怜”仆人的绝望和他“善良”的主人的同情时用的那种极度讽刺的语调,后来转变为“人道主义宽容”的语调。“此时康德心生怜悯,表现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深思熟虑后,和善和讽刺交加着说:‘这位老人需要一位上帝,否则这可怜的人不会幸福的——生而为人,理应幸福——实践理性就是这么说的——我不介意——这样实践理性就可以确保上帝的存在。’”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上帝保证,我们今生得不到,但是可以在来世获得应有的幸福,不过要以灵魂的不朽和我们的自由为前提,否则来世对人类的赏罚将无法想象。被康德否定的理论理性证明(参见第六章)变为实践理性的“先决条件”,支持上帝的存在。

26、什么是明智的策略?是多面手,还是一招制敌?

27、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

28、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29、如果不看无解的可能概率,可以对康德严苛的定言命令进行彻底地反驳。主观的规范都必须以具体的情况为依据,这恰好就是康德没有考虑到的。这并不是说将说谎当作抽象的行为规范,而是在具体情况下将说谎当作规范去检验。如果有人将欺骗他人作为规范,来让自己获益,那就不能被当作规范普遍推广,否则,每个人都会为了一己私利而利用他人,再也不会互相信任。但是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欺骗无辜和需要帮助的人,有人把这个当作准则,那这样的准则就可以被当作规则而普遍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康德式人的价值就得到了尊重,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被滥用。因此,正如康德的翻译马库斯·乔治·辛格建议的那样,以康德的内心来提问:“每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应该说谎,这件事能被作为普遍法则吗?”康德也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只要他预设人类“价值”是所有准备的必要前提。使主观规范普遍化,这个要求作为隐性前提,需要客观规则作为前提,同时,务必要尊重与保护他人的价值。

30、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31、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32、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33、自然从我在外部感觉世界中所占的位置开始,并把我在其中的联系扩大到重重世界、层层星系的无限空间之中,以及体现着它们的循环运动、生成与延续的无限时间之中。每念及此,不知多么渺小的我们,无不对这个几乎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广阔无垠的宇宙产生出某种敬畏之情。

34、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35、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36、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37、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38、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39、例句:fillmewithmeaningandpurpose,

40、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41、“耆贤不作,声委无闻,东方文明,丧失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蒋介石评)

42、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康德

43、伊曼努尔·康德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整个一生住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也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深深影响着近代西方哲学。他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

44、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

45、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46、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华罗庚

47、而人之所以能够有道德认知,有“应然”的意识,恰好是因为人同时处于这两个世界之中:

48、所以总结一下,康德的人本人类哲学在许多层面造成了痛苦。如果指望康德哲学可以证明“内心的道德信条”和个体的绝对价值,那我们肯定要失望了。恰好相反,康德抽走了我们可能都期望的可作为支柱的论据。我们既不能以经验也不能以形而上来证明人本人类图像。康德认为,不如说是取决于我们的“存在”的自由、个人决定,对“内心的道德法则”不断重新感受,不断感到与日俱增的“惊奇和敬畏”。就像康德自己说的那样,他的哲学尤其刺痛了教条形而上学者和经验主义学派,他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基本假设是没有根据的,见证自己被迫痛苦改变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的证据和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与其支持者的“形而上教条主义”的主张不同,我们以空间-时间经验为基础的理性无法奢求认知“上帝,自由和不朽”。因此康德非常明确:“人类的理性如果单纯使用毫无成就,那就是耻辱。”可是,如果我们想要被理解为行为自由,不受此观点的感官世界约束的个体,那就意味着“自由的概念对所有经验主义者都是冲击的石头”,或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所有自然主义者来说是这样。我们的举止虽然受自然法则的约束,但是我们的行为却以道德准则为导向。康德驳斥形而上的理性认知,他还论证我们由于实际意愿,相对于经验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更有能力自由及道德,意思是这抵御了空洞而混乱的臆想,同时也强化了每个人理性意愿中的自信。针对学院学派,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最后说:“难道你们要求的是一种(正是!)和所有人有关的认知?这种认知已超越共同理智,你们只能从哲学家处发现。”

49、在我们之上的星空与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代表了康德哲学的两大主题,这就是自然与自由、感觉世界与理性世界,它们都与我们的生存意识息息相关。

50、即使有这些“对人类图像的攻击”,即使康德怀疑自己的认识论,作为自主个人的我们人类,还是可以被拯救的。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他虽然反驳了传统形而上的期望不能实现的说法,却认为人类的自主性理论上是可以证明的。恰恰相反,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尝试重新证明人类的自主。如果区分理性的这两种形式,即理论上的理性和实际上的理性,就可以解释康德拒绝和重新接受形而上的矛盾了。那么,实际上的理性对我们人本的人类图像有什么贡献呢?康德作为物理学家,一方面坚信,我们完全受控于自然法则,另一方面又自认为可以用理性的论点来证明,我们原则上有能力根据道德准则自主展开新的行为链。康德认为,人属于“两个世界”,既属于“感官世界”,又属于“思维世界”。

51、“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这段话的理解:

52、(注):本文选自艾克哈特·玛腾斯《哲学之美》

53、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54、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55、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56、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57、李泽厚、陈明:《浮生论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301页。

58、Realfreedomdoesnotmeanthatyoucandoanythingyouwant,ratheryoucanrejectwhatyoudonotwanttodo.

59、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来自维基名言)

60、如果康德需要一个中文墓志铭的墓碑,我想李先生的这个翻译是当之无愧的。

61、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62、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上一篇:歌颂祖国诗词集锦(精选美句23句)

下一篇:没有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