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言警句
1、点评:君子受人尊敬,小人让人讨厌。但最可怕的不是小人,而是那种外表上貌似君子,实际上却奸诈狠毒的小人。这种人是伪君子,是真小人,是最难让人防范的,他们表面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无耻之极,既想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2、吕布连夜请陈宫来议此事。宫曰:“只在小沛,何日峥嵘?今若不取,宫必去矣。”
3、(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曹丕)
4、点评: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个人的小事,乃至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违反不了“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则。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分分合合的循环过程,分裂的时间长了,就会回到统一;统一的时间长了,又会重新走向分裂。
5、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三国名言警句)。
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7、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三国名言警句)。
8、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自古至今人们都是很势力的,他们从来都是以你的地位,势力,名望来揣度你、对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慧眼识英雄呢?机事不密,反为所害。
9、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5第五位:“伏龙、凤雏二人得可安天下”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
10、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使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1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13、4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14、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5、玄德已往淮南去了,可乘飞醉,来取徐州。今番错过,悔之晚矣!
16、……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7、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才俊横流的激情时代,即使才华横溢、妙计可安天下的一代奇才周瑜周公瑾,兀自只能在诸葛亮皓如日月的光辉掩映下苟且而生,更别提其他寻常的谋士良臣了,足可见当时英雄齐聚、百舸急流的残酷与无情。周瑜的才华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冠绝天下的栋梁奇材,只可惜他时乖命蹇,竟然与千古智绝的诸葛亮狭路相逢在了同一时代,使其只能尴尬地沦为陪衬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的绿叶和垫脚石,这不能不说是周瑜人生际遇的莫大悲哀。可惜,聪明一世的周瑜不能像后来的司马懿那样以拙御巧,以愚对智,用站位的更高来弥补智慧的不足,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拖垮事必躬亲的孔明。心急气躁的周瑜选择了最不明智的短兵相接,妄图在近身肉搏中一役而全歼诸葛亮,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屡受羞辱、一败涂地的尴尬和耻辱。周瑜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终于吐出了压抑心中许久但却一直不愿面对的心腹之言“既生瑜,何生亮”,为他曾经风光无限的人生画上了最为凄美的句号。这样一句虽无华丽辞藻堆砌的平淡之语,却有着翻江倒海的强劲之力,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田。因为它不仅是对周瑜悲剧人生最真实,最残酷的写照,同时也是那个天才汇聚年代里所有竞雄失败者们感同身受的一致呐喊。
18、色,乃人之本性,避之讳之皆人之虚伪也!孟德兄在宛平城中一句“此城中有妓女否?”率真而可爱,坦然而无伪,诚可谓天下所有偷腥男人的楷模,妙哉,爽哉,呜呼哀哉!其实,在那个妻妾成群的封建年代,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拥有千般粉黛、万种红颜实属寻常之极,即使偶尔心血来出入青楼,流连欢场亦不为过。只可惜中国人历来就有一种“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虚伪心态,自古以来的名人政客背地里并不缺少风流韵事和花边艳谈,明面上却偏偏都要装出一幅淡薄致远、白璧无瑕的彬彬君子模样。唯有孟德兄虽身处高位,雄踞一方,却敢于坦然而吐心中之欲,磊落而行隐讳之事,虽有下流好色之劣,却无矫揉造作之伪,远胜于那些台上不苟言笑、台下不堪入目的伪君子们,是虽显下流的上流之行。罗公为了抹黑曹操可谓煞费苦心,没想到苦心孤诣之黑反成了锦上添花之美,无意间让曹操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愈加饱满真实,充满了人情味和亲近感,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圣人们有了泾渭分明的区别。从此曹操敢于以真面示人的率真可爱一面便深植于人们心中,“此城中有妓女否”的名言,因此也成为《三国演义》之中最为光明磊落、最不含羞遮掩的率真之言。
19、(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20、曹操于误杀吕伯奢之后,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骇人听闻之言,并如一颗毒瘤深刻地影响了此后近千年的人文价值观。时至今日,仍是许多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哲学宝典,可谓《三国演义》中祸害最广、毒害最深、贻害最久的一句“经典之言”。
21、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22、我司马懿只此一心,叫做长情,要是不要,你看着办。——《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23、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罗贯中《三国演义》
24、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25、---《三国演义》第二回解释: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26、钱帛美女不能移其志,高官显爵不能动其心,此之谓大义也!
27、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28、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2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0、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3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3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岂能后悔,如果刘备敢反,正好给我一个取他首级的机会。
33、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
3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35、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
36、“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三国演义》
37、弱者把梦看做一种征兆,强者则把梦看做自己内心的欲望。——《火凤燎原》
38、20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转至:——杨顒谏孔明21(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39、这段《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语,传颂度虽不及其他名言,但其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时势变化的准确判断,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是对中国王朝更兴历史最入木三分的总结和揭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进程。三国之乱,正是始于两汉长期统治过程中所集累的诸多矛盾和弊端的总爆发;三分归晋,则是缘于百姓历经百年动乱后对平和生活极度渴望的大势所趋。分与合,皆是矛盾在时间尺度下被放大与被解决的必然结果。如此寥寥数语却包含着对天下大势变幻本质最鞭辟入里的剖析,具有揭露一切事物变化规律和本质内涵的哲学意义。因此,它不仅是对三国主旨高屋建瓴的点睛之言,更是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变化规律和形势变化的哲学宝典,堪称古人微言大义的经典代表。
4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41、“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
42、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43、《三国演义》是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张光北、洪宇宙主演的历史剧。
44、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