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1、“关羽假节钺”是襄樊之战的重要剧情,还有使持节、假节、假节钺的含义和区别,将在下一章说明。
2、刘禅被立为汉中王太子后,怎样安置刘封,刘备征求过关羽的意见。关羽回信建议将刘封安排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避免他与刘禅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这备也采纳了关羽的建议。刘封如果能看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地,与孟达精诚合作,为刘备守好东大门,恐怕也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
3、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他让李严为副就是证据。
4、关羽向远在成都的大哥刘备和在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救。刘备虽有心相救,但因为西川到麦城万里迢迢,救兵无法及时到达。刘备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封、孟达处,因为关羽不许立刘封为世子,因为刘封不是刘备亲生的,不可立,招致刘封的嫉恨。再加上孟达的挑拨离间,刘封、孟达最终见死不救,坐观关羽灭亡。(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5、据《先主传》和《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让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还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于曹丕十倍,一定可以治理好蜀国,完成我没有完成的遗命。我那个孩子呀,有用你就辅佐,如果没有用,你就取而代之。”
6、过去的中国父母,可能是孩子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7、其实要是刘备真的信任诸葛亮的话,只会让诸葛亮一个人当托孤大臣。而且刘备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在听,其他人都已经退了出来。这个就是刘备的心思,就是感动一下诸葛亮,要是诸葛亮不这么做的话,外面的人可是做好了准备,只要刘备说他要杀诸葛亮,诸葛亮就立刻死于非命。(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8、房陵县紧靠着荆州,刘表为扩张地盘,在蒯越、蔡瑁等大家族帮助下,攻下了房陵,杀了县长宗帅。
9、后来刘封没有救关羽,诸葛亮抓住这个机会,果断建议刘备赐死刘封,避免了蜀国内部发生动乱的可能。
10、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刘备在试探、警示诸葛亮,若当时诸葛亮回答表现的稍微有些让刘备不满意,可能刘备就会对诸葛亮下手。
11、刘备如果是个图富贵享乐的人,也不会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诸葛亮的担心不无道理,别说黄忠,就是马超,关羽也有想法。马超投奔刘备后,关羽专门给诸葛亮写信,问,你觉得马超跟我比怎样?诸葛亮明白,关羽很在意自己在刘备心里的位置,而马超名气太大,担心会受到刘备的重用,影响到他这个“一哥”的地位。于是诸葛亮回信说,放心吧,马超不如你。关羽则乐呵呵的把信传给众人看。
13、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刘备给“忘”了,那就是江东孙权,反曹联盟的重要盟友,论领衔他比马超更合适,但事实上不可能,孙权这样做等于向刘备称臣,所以刘备也不会去自讨没趣。
14、原文: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
15、我们从刘备当上汉中王后,对手下的封赏就可以看出来谁才是核心人物。关羽、张飞一个总领荆州,一个虎踞西川,大权在握;诸葛亮当时的职务是“军师将军”,这只是个临时性的杂号将军。
16、之所以现在很多人质疑刘备发动的这场战争完全是因为最终刘备输的太惨所导致的。现在简单从背景、原由和目的三方面分析一下刘备讨伐东吴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荆州是他规划的三国鼎立的重要据点,也是蜀汉反攻曹魏的重要棋子。从内心来看,诸葛亮也是迫切的想夺回荆州的,因此,诸葛亮并没有强烈的反对刘备伐吴的想法。
17、无论是拜了把子的关张二人,还是没拜把子的诸葛亮,都是一心一意的辅佐刘备,当然因为刘备的识人善用,君臣融洽,宽以待人,心胸广阔,大家才能一心追随。所以至于拜不拜把子就不那么重要了。
18、当时制衡诸葛亮的就是李严,因为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诸葛亮与李严就是两个分派,各不相让。因此在刘备死后,这两股势力就相互制约,因此直到蜀汉灭亡也没有出现大动作,这里面与诸葛亮一心为国家也是脱不开关系的。然后朝廷上的势力有了各自制衡,但是如果这两个人都反了,那该又怎样呢?于是就有赵云监国,因为赵云是掌握兵权,不参与政治。
19、无论是谁,有难必帮,有求必应,这就是刘备做人的原则。
20、袁术的其他下属和朋友也都躲得远远的,袁术只好北上去投哥哥袁绍,袁绍对付曹操也需要盟友,便派长子袁谭接应。袁术北上正好经过“曹统区”徐州,刘备抓住这一机会,自告奋勇请求前往拦截。曹操也忌惮二袁联合,来不及多想,便答应了。
21、这件事很重要,有必要详细说说,至少有四个问题需弄明白。
22、看到四方将军的任命方案后,诸葛亮担心关羽傲娇,不肯与四线明星黄忠同列,劝刘备是不是再斟酌斟酌。
23、鲁肃曾对孙权提出《榻上策》,其中占据荆州也是东吴成就帝王之业的基础,因此无论如何,孙权是一定会夺取荆州的。
24、蒯祺的死讯传得很快,上庸、西城的申氏兄弟立即向刘封、孟达投降。
25、215年,曹操夺取汉中后,为安抚申氏兄弟,又将上庸,西城二县改为地级市,从此东三县也就全部升级为东三郡。
26、诸葛亮的真正才能也就在于内政、外交方面。当初前往东吴促使达成孙、刘联盟的就是诸葛亮的功劳;刘备多次对外征战过程中,诸葛亮都是充当留守、负责后勤的角色,保证了刘备在前线的持续作战,因此诸葛亮也深得刘备信任。
27、如果他能多一点分担,妻子田雨岚就不会那么压力山大,不会逼子悠逼得那么紧;
28、打天下,实力、地盘固然重要,好人设、好口碑也非常有价值。
29、刘备的这种策略虽然是一种险中求胜的方法,但从三国的结局看,这种方针或许是蜀汉唯一的胜算。由于两人严重的意见分歧,所以刘备这次又没有带上诸葛亮。
30、后来的讨黄巾战事中大家发现,刘备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称得上所向披靡。
31、寂寞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不要以为养子就没有坐龙椅的想法。
32、关于董承邀刘备除曹的事,也称“衣带诏事件”,在《三国演义》里汉献帝是幕后主谋,他用血写了衣带诏,托董承召集靠谱的人除曹。不过历史上汉献帝应该没有参与,原因很简单,假如汉献帝参与了,刘备伐曹就不是董承所托,而是皇帝的直接授权,是真正的奉旨讨贼,那蜀汉一定会吹到天上去,但翻遍蜀汉的各类文献,包括刘备称王的《上汉帝表》,只提到了董承。
33、后来,刘备一心想要伐吴,但诸葛亮考虑到吴国的实力实在太过庞大,便让他不要轻举妄动,说是让他好好想想计策,等做到万无一失的准备后再行动也不迟。
34、诸葛亮为何建议除掉刘封?难道真的是因为刘封刚猛吗?难道魏延不刚猛吗?说到低,还是刘封的身份毕竟尴尬,是刘备的养子,又有继承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的猛将,与刘禅相比,更有机会,更有实力执掌蜀汉大权。
35、第刘备毫不掩饰对孟达的不信任,也让新降的益州人心寒,孟达有功无罪之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下场会更好吗?
36、第对蜀汉而言,称王可以凝聚力量,巩固政权的合法性。
37、不过我在真正了解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才发现: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其实很一般。
38、赤壁之战,刘备孙权为什么能赢?就是孙家兄弟打黄祖,通过实战,江东水军和江夏水军的实战能力突飞猛进,黄祖死后,活下来的江夏水军后来也落到了孙权手里,曹操后来虽然拿下了荆州,得到的却是一支基本没打过仗的江陵水军,以没有实战经验的军队,去打久经沙场的军队,放不放那把火,结果都一样。
39、他虽然有一个儿子可耐和他的儿子年纪实在太小,所以生怕在自己死了之后,朝里的文武百官会簇拥诸葛亮当上君王,那这样他的儿子岂不是没有地位了?
40、刘表晚年昏庸,荆州被蔡夫人和蔡瑁暗中掌控,将刘琦视为眼中钉。刘琦用“上屋抽梯”之计向诸葛亮求得妙计,领兵驻防江夏。后来刘备被曹操击败,向刘琦求救。刘琦毫不犹豫,率领江夏驻军救下刘备,这是救命之恩。刘琦性子温和,并不是难以控制的枭雄人物,以刘备和诸葛亮的能力,能轻易操控他,不至于将他杀死。而刘备向来也以“仁义”标榜自身,自然不会对刘琦下手。
41、就像现在你是清北毕业,你选择五百强上班,结果发现里面都是世界Top20名校的硕士、博士,清北的硕士博士一大堆,你觉得你还有机会吗?
42、 “灵魂转世”大才子是什么样的人?敢骂《水浒传》后五十回
43、但过日子,最重要的还是夫妻之间相互配合好。
44、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后,并没有南征刘表,因为袁绍父子在北方仍然有残余势力,所以曹操决定北征乌丸,把大后方许昌留给了刘表,刘备建议趁这个机会偷袭许都,但刘表没有同意。
45、后来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如刘禅不才,君可自取”,很多人以为刘备以此试探诸葛亮是否有异心,笔者认为不妥。托孤一事不能独立的看,而应该结合《上汉帝表》《出师表》等重要文献一起看。
46、逃回成都的刘封,却遭到了刘备的责备,说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这个时候,刘备身边心腹诸葛亮却建议刘备杀掉刘封,理由很简单:“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
47、而从欢欢和超超的脸上,我们也一眼就能看出:
48、鼓吹是一种高级仪仗队,蜀汉历史上也只有诸葛亮享受过。孟达能享受鼓吹(应是刘璋给的),说明这个人不但有本事,而且是个人精。刘封无功而居上位,本应低调行事,却无故夺取孟达鼓吹(是夺来给自己用,不是取消),可以说是相当鲁莽且幼稚的行为,也给刘备抹了黑。
49、刘备还没走远,就听到后面传来袁绍军惨败的哭喊声。
50、张鲁割据汉中后,东三县名义上归张鲁管,但他对这块鸡肋没有兴趣,东三县也就同荆州的南阳一样成了“三不管”地带,长期被地方豪强大户申耽、申仪兄弟和宗帅占据。
51、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也有疑问,诸葛亮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位谋士,就算刘备称诸葛亮一句先生,此时诸葛亮怎么能自作主张"僭越"主公发号施令呢?这个举动倒是我佩服诸葛亮的地方:刘备没有指明处死张任的情况下,诸葛亮是怎么想的呢?
52、现在很多老板以刘备为榜样,工作中自觉模仿刘备,如体恤下属、诚以待人等等,这些不能说不对,但只是学了个皮毛,他们并不完全懂刘备。
53、试问,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在真实历史上,如何功高震主?曹操,周瑜,司马懿,他没有能力抗衡其中任何一个人,他不是神,不被人仰望,他没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到神机妙算,刘备面对这样一个诸葛亮,需要动杀心吗?
54、而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诸葛亮只能对蜀汉忠心耿耿、对刘禅尽心竭力的辅佐。
55、为什么刘备要做这么危险的事,个人觉得,可能当时刘备也认为曹操能被除掉,前面的董卓就是例子,假如曹操被除,董承没找我还好,找我了,答应了就是功臣,不答应就是一党,只有陪葬。
56、诸葛亮前两次没见到诸葛亮,很简单,诸葛亮当然知道徐庶走了,将自己推荐给了刘备。他很清楚刘备要来,但是他也得准备资料应聘啊,再说了,老板亲自上门来请,也得准备点干货吧。
57、等你输上液睡着了,妈妈一个人坐在床边,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
58、过了一阵子,刘备敏锐的发现,袁绍也不是曹操的对手,怎么办?听说荆州有个刘表,便以帮袁绍联合刘表为由,离开袁绍,南投刘表了。
59、仅仅是因为诸葛亮的一个反间计,曹睿就如此对待司马懿这个托孤大臣,且曹魏大臣都视司马懿为谋反之人,可见大家对司马懿的成见是多么的深!大家都被曹操的评价所影响,认为司马懿是个鹰视狼顾之人,不能重用,所以说,若是曹魏保持和平,那么司马懿必定会失去兵权、地位,司马家族也必定会遭到打压,逐步沦落!
60、而诸葛亮这个人也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坚信他能够将一无是处的刘备辅佐,这才答应了他的请求,跟随在了刘备的身边。
61、孙权是个过于务实的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赤壁之战他可以与曹贼势不两立,为偷袭荆州,他又向曹操称臣认错,为利益他可以除残去秽,也可以跳入屎坑。
62、前面说过,南阳郡是个“三不管”地带,以前谁愿意在这里发展都可以,不过现在南阳北边的宛城,已成了曹统区。本来是张绣的,后来张绣投降曹操,但曹操得了宛城后,没有继续向南,毕竟南阳名义上是荆州地盘,不好太早跟刘表撕破脸。
63、姥姥的样子,让妈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短片《妈妈的妈妈》。
64、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封还是太嫩了。他先是在上庸欺凌孟达,导致与孟达的关系弄得很僵;后来又在关羽需要他的时候闹情绪(刘封不听关羽调遣,应该与当初关羽反对刘备收他当干儿子有关),导致关羽败亡,孟达降魏,可以说在上庸将刘备给他的一手牌打得稀巴烂。
65、所以刘备需要试探一下,假如诸葛亮有想自己当皇帝的意思,那就直接把诸葛亮干掉,这样的话,皇帝之位也不会易主。
66、其实刘备做了这么多,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它还不是很熟悉。在诸葛亮从荆州茂庐到今天蜀汉的旅途中,诸葛亮一直在想刘备。在这三个国家中,刘备的实力最差,但不是诸葛亮让他一步步成长。这些不都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吗?不然的话,诸葛亮可以到吴、魏两人哪里去寻职,在蜀汉还能用吗?
67、关羽是人人敬仰的英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还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杀死庞德,名震华夏。却落了个败死麦城的悲惨下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下:
68、即使是真的,刘备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中山靖王在西汉,且中山靖王儿子很多,几百年下来后代不知有多少,所以汉室宗亲这一身份含金量十分有限,聊胜于无。至于“皇叔”一说,是小说杜撰。
69、吕布被曹操打得狼狈逃窜,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徐州投刘备,刘备慷慨接纳。(当然吕布后来怎么回报刘备的,都知道就不说了)
70、汉高帝刘邦(司马迁在史记里误写成了汉高祖,其实应该是高帝)曾与刘姓诸侯杀白马盟誓,形成共识: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71、孟达是个人才,带领四千部曲(私兵),很快攻下了房陵郡,杀了太守蒯祺。
72、你可能想不到,妈妈那段时间,就是这么过来的。
73、刘备需要人才的时候,诸葛亮来了,刘备走的时候怕儿子当不了皇帝,把儿子托付给了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74、《三国》中说,刘关张本为社会底层中有志向的强人,命运使然,有缘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三兄弟东碰西撞,也算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地。刘执意诚请诸葛亮出山,助其实现共同的心愿。
75、而最终结果出乎大伙意料,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全军上下都很吃惊。
76、刘备入川益州,刘封率军随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流西上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克。表现出了一定军事能力,同时跟张苞、关兴一样俨然是蜀汉未来的明日之星。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77、为什么刘备临终前会对诸葛亮说,“汝可取而代之”?因为这位就是大汉天子,终究还是汉室天下……
78、你才是孩子的生养人,我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但不是顶在最前面的那个。
79、曾经在刘备临终前,刘备知道诸葛亮有大才,诸葛亮也是他非常信任的助手,故而刘备曾托孤于诸葛亮。而当时刘备不仅让诸葛亮为托孤重臣,同时刘备还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刘禅可以辅佐则辅佐,若不可以辅佐,你可以取而自立。当然诸葛亮不仅当时没那么做,而且后来也没有如刘备说的那样做。
80、为了让姜维远离朝政,黄皓和陈祗还想出了一个“金点子”:全力支持姜维北伐。目的当然不是想“平天下”,而是想“平内政”——让姜维无暇顾及内政。
81、我一直觉着现代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总是喜欢用自己所处时代的思维想法和遭受的社会不公去评判古人,非要把古人拉到和自己同样的位置才高兴。
82、智多近妖,这是无数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的确,小说读罢,感觉诸葛亮简直超神,然而,那只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当褪去浓墨重彩,洗净铅华,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很普通。小说与历史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官渡大战,诸葛亮没能把曹操耍的团团转,因为当曹操大破袁绍,一统北方的时候,他还躬耕于南阳;赤壁之战,三气周瑜,让一代儒将一命呜呼压根是无稽之谈,因为周瑜打败曹操后,又去打曹仁,赢了曹仁又想着去伐蜀了,最后是病死半路,而且以诸葛亮当时的身份,能与周瑜这个吴国三军总司令见一面都困难……而那些被后人称绝的计谋,大多数也是张冠李戴到他头上,草船借箭的是孙权,空城计是曹操玩剩下的,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干的,还有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隆中对里的“三分天下论”,是鲁肃在之前就提出过的……他和所有人一样,平凡普通,并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借不来东风,也点不了明灯续命,他如陈寿所言:“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如司马懿所说:“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83、搞学术的自然不明白,可有想法的就不难,袁术不是字公路吗,古代“涂”通“途”,也就是“路”的意思,就有邀功者说(也可能是袁术授意的),你就是那个“涂高”,注定是你要代汉啊,然后袁术就称帝了。
84、故而刘备在临终前,又提前解决这件事,所以刘备就临终前就说了那样话来试探、警示诸葛亮了。
85、大概原因有几。这第就是保全了主公刘备的面子。要知道,此时的刘备不是创业初期的小老板了。而是雄踞一方的诸侯,被一个战俘下了几次面子,这已经不只是礼贤下士的美德了,刘备的面子需要维护,那么张任必须受到处罚。
86、打游戏打得不亦乐乎,到点就知道张口喊“媳妇,饭好了吗”。
87、我们不能以目前的一些角度去对待三国时期的角色,更为不能用当代有关人的一些剖析方法去剖析古人,事实上古人远比大家想象中的更为聪慧,尤其是日常生活在乱世天下中的角色,她们针对时期的掌握和针对人的本性的考虑肯定是要在大家这些人以上的,因此刘备赋予诸葛亮的权力是可以了解,而且更有利于蜀汉政权持续和汉王朝再次发展趋势起来的,不可以见到刘备赋予诸葛亮自取,
88、不管怎么说,我都不相信刘备说的是真心话。我认为,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是言不由衷,也是不得已的。原因很简单。其刘备不那样说,不能逼诸葛亮表态,发誓效忠刘禅;其刘禅只有十七岁,还是一个未成年人,不能独当一面,压不住那些蜀汉旧臣,也没有能力将蜀汉的事业发扬光大。因此,必须要得到诸葛亮的辅佐。
89、这个在前面的“隆中对”一篇里已经解释过了,汉王刘邦就是汉中起的家,最终夺得天下,刘备想效仿之,不过“汉”是国号,”汉王”不是随便叫的,刘备也不能跟老祖宗刘邦比,所以低调一些,称汉中王。
90、关羽水淹七军后名震华夏,刘备有这样的人才不免令人忌惮,而且如果关羽攻下了樊城,襄樊之地与汉中的水路就可以畅通无阻。北可攻打曹操,南可以攻打孙权,为了避免这样的局势发生,曹操和孙权就不得不联手将关羽铲除。
91、首先,来看外不能制姜维这句话,这倒不是说诸葛瞻和姜维有仇,而是两人的政治和军事都存在严重分歧。特别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大将军姜维和有政治野心的黄皓都是坚决支持北伐的,而以诸葛瞻和董厥为首的朝臣支阳坚持反对北伐,原因是以现在蜀国的国力勉强北伐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之举。诸葛瞻并没有能阻止姜维徒劳无功的北伐,因此,他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
92、从刘备的忠义来看,有些人认为他是真的忠义,有些人又觉得刘备都是装的。
93、内部不稳定。荆州、益州、东州三派山头林立、内耗不断(刘封、孟达的矛盾就是显著代表),南方少数民族又经常叛乱,所以刘备的政权是一个坐在火药桶上的政权,举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一辆上路的自行车,坐着不动是随时会倒的,只有明确一个目标,坚定的、持续的踩下去,才能保证自行车的平稳运行。
94、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95、有观点认为,后来孟达叛逃魏国,在魏国混不下去,又想回归蜀国,诸葛亮表面答应却故意走漏消息,最终让司马懿擒杀孟达,就是为了报杀姐夫之仇。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