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故事如孔子韦编三绝
1、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名人读书的故事如孔子韦编三绝)。
2、不过,圣乔治由于跟恶龙搏斗时耗费了所有的精力,筋疲力尽而亡,年仅43岁。这一年,是303年。圣乔治死后700年,成了英格兰的守护圣人。那是十字军第三次东征(1189—1192年)的事情了。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成为十字军第三次东征的统帅。理查一世因勇猛善战而号称“狮心王理查”。他当了10年国王,期间不关心处理政务,而是将全部心思花在征战上。期间,理查一世在当年圣乔治屠龙附近的地方,与拥有优势兵力的敌人作战,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终于扭转战局,击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3、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4、堡主的女儿为了表示感谢之情,送了圣乔治一本书。从此,书籍就成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5、我也是搞文艺工作的人,不自量力,差不多一切的文艺形式都尝试过。诗歌、小说、戏剧、评论,我都大胆地写过一些。为了培养写作能力,我曾耽读过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作品。这样的读书,自可以说是为创作而读书,但在这儿我有一些体会,我想把它表白出来。
6、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7、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8、释义: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9、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0、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1、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2、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13、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14、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15、车胤,晋朝人,从小好学,但因家贫,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读书。
16、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7、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用来形容勤奋学习。
18、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为娱乐而读书,这应该是人人所有的经验。那些在街头巷尾贪读公仔书的朋友们,应该都是这种类型的读书人。的确,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文体轻松的书,插图多的书,读熟了自己喜欢的书,版本好、装潢精美的书,研究有素而资料丰富的书……,在工作的闲暇,读起采的确可以使人忘却疲劳而增进生活乐趣。当然,这是应该有限制的。书本种类繁多,质素不必须加以选择。滥读一些无病呻吟,而又对身心有害的读物,反而会得不偿失,弄巧反拙。
20、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一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古人读书故事9韦编三绝
21、孔子到齐国后,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想把孔子留下来。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
22、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