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1、船客与而不进兮,淹回木而凝滞。《九章涉江》
2、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3、这次高考,能出这样一道古诗填空题,其实已经证明了对学生语文水平的考核,早就由死记硬背变成了理解加背诵。这一点,不只体现在这道题上,也体现在作文上。(屈原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屈原的千古名句
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楚辞》
8、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的千古名句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10、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11、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1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楚辞·渔父》
13、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14、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15、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16、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17、归来兮!恐自遗贼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1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屈原
20、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21、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22、确实这道题出得太刁了。一般来说,考古诗词填空题,都是考诗的上下句,但是这道题考的却是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且谈到了古代服饰上,这本身就兜了一个大圈子。学生们要能答对这道题,首先要会背会默这个千古名句,其次还要完全读懂它的意思。
23、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24、这一次,考的是《离骚》中的一个千古名句,又一次难坏了考生。这个名句,学生们基本都会,但是这次题目出的太刁了。大家请看:
25、事实上,“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句确实是《离骚》中最经典的名句之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我要把荷叶摘下来,裁剪成我的上衣;我要把荷花采下来,做成下裳。这两句共用了两个“以为”,读来朗朗上口。这种写法是《离骚》中的经典手法之屈原就是要用这句诗,写出自己内心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其中芙蓉指的是“荷花”,这一说法在古诗词中很常见。但是“芰”这个字却很少见,它指的菱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用这个字了,这也是此题的难点之因为它是个生僻字。
26、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千古名句
2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29、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的千古名句
30、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久些。
31、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3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3、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千古名句
3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5、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悲帷翠帐,饰高堂些。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宁与叶鹄一她带为翼乎?成真着与鸡鹜争食乎?-屈原----《楚辞.卜居》(云而都一)(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没对在憺兮寿宫,与日在笑孩心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心笑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这阮海兮焉穷;思可而到学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译文)我沐浴兰汤失笑孩多没对在飘香,穿上彩衣像鲜花一那成如。看云而都一宛曲停留云端,而都一光灿烂没对宇轩昂。你安居在云间殿堂,功德广大与日在笑孩心齐光。你驾龙车穿五彩衣裳,翱翔空中游览这阮大的。而都一光闪闪你把利家于说这阮于降,发十孩把疾速开了飞重返于说上。开了瞻心笑瞩超越九州,恩没对在开这阮海功德家他量。思念而都一君长长叹息,忧心忡忡黯说天而都一伤。----《九歌》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楚辞·九歌》屈原名句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37、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38、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3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屈原的千古名句
40、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4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4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44、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4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楚辞》
46、《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
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屈原
4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的千古名句
49、归来兮!不可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5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的千古名句
51、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5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5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渔父》
55、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
56、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的千古名句
57、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眜。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
58、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59、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屈原
60、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可谁又能让自己的身躯,不收外物的污染呢?
61、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九歌》
62、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6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千古名句
64、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6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屈原的千古名句
66、文征明书屈原《离骚》。纸本,总计248行,2476字。卷末署“嘉靖乙卯二月既望”为文征明86岁晚年书法作品。此卷-气呵成,精妙清新,流畅之至,毫无疲倦之意,令人赞叹。
6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68、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去归来兮,哀江南。
6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诗人屈原的千古名句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70、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71、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去归来兮,哀江南。——屈原《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