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1、则即谓清初考古博雅之风,乃有激于当世之时文举业而然,亦不为过。集注束缚人既久,而八股亦遂有不依注以为高者,此风盛于明末。清初如吕晚村、陆稼书盛唱尊朱,其实只求为八股者一字一句反之朱注,与亭林诸人之求反之汉、唐注疏者,取术虽不同,其为针对当时时文八股之风尚习俗而发则一也。
2、 二是专制统治者对某些经济部门商品贸易的垄断。顾炎武以食盐贸易为例,指出由国家垄断食盐贸易的主要弊端在于,它只有利于盐吏们大量侵吞国税,又阻碍了食盐的自由流通,造成了民生的困乏。他说:“今日盐利之不可兴,正以盐吏之不可罢,读史者可以慨然有省矣。”这一论述,与马克斯·韦伯所论说的儒家士大夫为维护其乱收费的特权而阻挠自由贸易的观点真可谓不谋而合。
3、其思想特点:是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在一定意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4、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5、故亭林于汉时啬夫及三老之制,皆深致向往之意。又曰:
6、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
7、 何俊,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等。何俊教授是全国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
8、 主张实行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政策,既反对“以年号铸之钱文”、币制屡变,又反对“各自行钱,不相流通”的地方保护主义
9、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者经学也。文集卷三与施愚山书
10、自今以往,当思中材而涉末流之戒,处钝守拙……务令声名渐减,物缘渐疎,庶几免于今之世矣。若夫不登权门,不涉利路,是又不待老夫之灌灌也。文集卷四与潘次耕书
11、 顾炎武作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大儒,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句,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系统讲述顾炎武及其主要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12、|声明: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13、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14、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其仕董卓,无守;卓死惊叹,无识。观其集中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后人为立佳传。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
15、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16、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17、亭林为肇域志,自言阅志书一千余部,其勤于钞书之精神可见。阮元揅经室三集有顾亭林先生肇域志跋,谓:「肇域志乃稿本未成之书,其志愿所规画者甚大,而方舆纪要实已括之。亭林生长乱离,奔走戎马,阅书数万卷,手不辍录。观此帙密行细书,无一笔率略,始叹古人精力过人,志趣远大。世之习科条而无学术,守章句而无经世之具者,皆未足与于此也。」姚椿通艺阁文集卷有顾亭林先生肇域志手稿跋,谓:「此稿藏德清许宗彦,深惜阮氏官浙抚时,不以付诂经精舍诸人士一编校。」又谓:「吴江吴兆宜辑一统志案说,其乡人顾我锜作序,谓徐干学奉敕著书时多采用亭林说。」今案:案说虽间引用肇域志中语,然其希略,语意又不类,其书盖不尽本顾氏。至于日知录尤为钞书工夫之至精细者。亭林又自言之曰:
18、饱读经书的顾炎武,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兴亡、天下的治乱,特别是在其亲身经历了明王朝灭亡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君主独断专横,君主的权利不受任何制约之害。顾
19、 “去累代之横征,而立万年之永利”——论官田问题的解决。顾炎武理想中的土地制度是北魏的均田制,即按劳动力的多寡来平均分配土地、确保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日知录》卷十《后魏田制》条云:“后魏虽起朔漠,据有中原,然其垦田、均田之制有足为后世法者。……其制: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于是有口分、世业之制,唐时犹沿之。嗟乎,人君欲留心民事,而创百世之规,其亦运之掌上也已。宋林勋作《本政》之书,而陈同父以为必有英雄特起之君,用于一变之后,岂非知言之士哉。”。但顾炎武直接面对的是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新形势,因而他主张实行土地私有制,反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的土地国有制,说:“抑尝论之,自三代以下,田待买卖,而所谓业主者即连陌跨阡,不过本其锱铢之直,而直之高下则又以时为之,地力之盈虚,人事之赢绌,率数十年而一变。奈之何一入于官,而遂如山河界域之不可动也?”因此,对于明朝后期实行的承认民间对抛荒官田的实际占有、并依民田例起科的政策持肯定的态度,他指出:“官田之苦,自唐已然,不始于宋、元也。故先朝洪熙、宣德中,屡下诏书,令民间有抛荒官田,召人开耕,依民田例起科,又不独苏、松、常三府为然。”他认为,只有改革官田重赋的弊政,让人民真正取得对土地的所有权,才能“去累代之横征,而立万年之永利”。
20、顾炎武(1613—1682),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著作有《日知录》等。
21、则谓干嘉经学考古之风,为有激于举业,固清儒之公言矣。亭林亦谓:
22、炎武生于明末,喜谈经世之务。激于时事,慨然以复古为志。其说或迂而难行,或愎而过锐。观所作音学五书后序,至谓「圣人复起,必举今日之音还之淳古」,是岂可行之事乎?潘耒作是书序,乃盛称其经济,而以考据精详为末务,殆非笃论矣。
23、 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之所以千方百计地要往官本位的体制中钻,就在于官本位体制中的人享有经济上的特权。在由乡宦、生员、吏胥所组成的庞大的特权阶层中,尤以生员的经济特权对民众的利益所造成的危害最大。只有废除生员制度,取消其经济特权,才能使那些没有任何官本位背景的人们所遭遇的困境和痛苦得以缓解。
24、(解析)作为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而黄宗羲对专制制度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在反对专制制度这点上,两人思想有共同之处,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黄宗羲主张: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b.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5、 互动环节中,大家纷纷向陈建林会长请教交流。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27、此实语,非谦辞也。亭林著述之大者曰音学五书,曰日知录。音学五书着手较早。崇祯癸未,亭林年已有诗本音之辑。曹学佺为之序。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