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故事50字
1、一本书的资料就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2、二哥时常躺着看书,一看就是几个钟头。我瞅着他睡着了,就轻轻地从他枕边抽出书来拿在一边悄悄地看几页。这本书不知缺了多少页,我读了好多页,也前后联系不到一块混混沌沌的,总之我断章取义,囫囵吞枣的读完了这本书。虽然《三国演义》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多,但却引出了我对读书的美好遐想:只有书才能告诉你许许多多的远古故事;只有书才能告诉你中国的历史;这知识的海洋到底有多大?中国之大到底有多少奥秘故事?渴望有书读,就像口渴找甘泉一样迫切,我常想着如何得到书读。二哥鼓励我说,不要相信读书没用的说法,社会总要向前发展的,要好好读书,书读的越多前途就会越远大。他给我推荐了《暴风骤雨》《保卫延安》之类有时代性的文学书,我后来还是一一读过了。
3、他的脱盲还有一个故事。50年代中期,有大学生下乡到农村劳动锻炼,百姓们叫下放锻炼,我们村就有四五个学生,他们响应党的扫盲号召,为农民办识字夜校,买识字课本,教识字、唱歌、说快板。只办了一个冬天,大哥就天天晚上念书,说快板,白天有空就复习学过的字,因此,也学了不少的字。大哥说他终于进过学校上过学了。后来,他还自编了一首顺口溜,来到村里我上的小学校给小学生们演说。足见大哥对童年上学的美好愿望是多么追求和向往,同时对失去的机遇也深有遗憾。(读书故事50字)。
4、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知识的海洋”......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读书让我非常厌倦。
6、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
7、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8、再回忆起大学时代的他,郎咸平很感谢当年他抓作弊的老师,因为那一次改变了他的一生。(读书故事50字)。
9、茶虽香,但不醉人;牛奶咖啡虽好,但有苦涩;红酒虽醇,喝多了伤害身体;唯有书,能滋养人的身体灵魂。
10、1994年,郎咸平抵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11、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12、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课外书。每当妈妈给我带课外书回来,我都是拿了书就进书房看,连句“谢谢”都没来得及说。
13、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14、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15、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6、------------------------------------------------
17、一天晚上匡衡在屋里背白天看的书。他突然发现邻居家有油灯,透进了屋子里。但不够亮,他就找来一二心搞子挖亏个洞。从此以后匡衡每晚都勤奋苦读。
18、研究所的第二年的时候,在《工商时报》做记者的同学把郎咸平介绍到了报社当金融记者。在台湾,记者这个职业是不被年轻人当做终身的职业,通常做个两三年就会转业。做了两年记者之后他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是职场似乎总跟他作对,忙乎一阵过后,他始终未能谋得满意的职位。无奈之下,郎咸平只有考虑出国留学了。但是他也没时间念托福和GRE,考试的时候,托福考了550分,GRE考了1640分,这样的分数是很差的。他申请了7所美国大学,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作了回应,而且没有奖学金。年轻的郎咸平当时陷入了茫然,难道自己真的像老师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没有什么前途的学生?因为这所学校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后来他倒了美国才知道,沃顿商学院在美国是大名鼎鼎的。
19、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20、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联云: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21、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有算命先生对郎咸平的父亲国民党空军少将说:这个孩子活不过12岁。不祥预言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头上──扁桃体发炎、一周三次的抗生素注射、吃各种药片……这是郎咸平回忆童年时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幕。
22、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23、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对阅读课外书就很向往,只是苦于没有任何书籍可读。当时比我大六岁的三哥完小没读完(应该叫完全小学,在离家十多里的十里塬集中办,背馍住校),因粮食紧缺常常吃不饱肚子,辍学在家。有一天他不知从哪里带回来一本赵树理著的《李有才板话》,是个小型书册,能装在衣兜里的那种。三哥神秘兮兮的背过我读,可我趁他干活时就偷偷的翻出来念上几页,又悄悄地放回原处。终于被他发现,三哥叮咛我不要弄卷了书皮,弄脏了书页,并允许我读完以后再还人家。我才知道他的书是借人家的。
24、郎咸平在沃顿申请了商业经济系。在东海和台大念书时,他总觉得自己的水平不错,但进入真正的学术殿堂后,郎咸平才发现课程太难,根本听不懂。特别是跟经济系博士生一起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考试出来的成绩都是C。后来因为平时上课表现还不错,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助教才帮了个大忙,把C改了个B-,这才得以继续留下来。
25、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好多少儿读物:一套《春》《夏》《秋》《冬》共计四册,每天一个小故事;《365天》也是一天一个小故事。每天晚上儿子都要和妈妈“讨价还价”,儿子说读十个,妈妈说读五个,最后达成一致读七个,这样的戏码几乎天天上演。读的次数多了,有时候妈妈读错一个字儿子都要纠正出来。妈妈说你都背会了,还听?儿子说就要听就喜欢听!儿子觉得故事的内容很有趣!后来儿子上学了、识字了,儿子拥有了自己的藏书:《龙珠》《哈利波特》《安徒生童话选》《中国少儿科普百科全书》(4册)《成语故事》等,儿子的小伙伴最喜欢到我们家来玩,因为儿子藏书多,在这里他们能看到想看的书。儿子小学三年级就有了新华书店的读书证,回想起来那时读的不少名人传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儿子的价值观。而到了周末我们一家人都要到书店度过愉快的时光。记得儿子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参加全市“小小税务宣传员”征文比赛,获奖并参加了夏令营活动,市税务局还给儿子量身定做了一套税务制服!大姐给儿子买了一本《少儿简笔画》、一本《折纸》,儿子很喜欢,儿子每天都要画一画、折一折。简笔画中主要是各种动物,虽然寥寥几笔,但很形象;《折纸》中内容比较丰富,有动物、有武器,还有一些其他的,有简单的比如鸽子,有很复杂的,这时候儿子就和我们一起动手,比如武器套武器的那种。这两本书不但锻炼了儿子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儿子的想象能力。上了中学,由于学业繁重,读书时间少多了,儿子只能看一些报刊杂志,每期的《读者》是儿子的最爱!上了大学,儿子又能挤出更多的时间,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如村上春树、莫言……儿子读书的面更广、更深了。如今,儿子在天津大学读研,儿子又喜欢上了英文原著,《哈利波特》让儿子感受到JK罗琳的天才想象力,也让儿子回忆起小时候读少儿版《哈利波特》的乐趣。
26、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之后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他忽然心中一动,要就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齐,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够读书吗?于就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此时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28、我的二哥读过四年小学,后来因家里贫困上不下去也辍学。在“读书无用论”的那些年代,书籍曾受到限制、禁锢,很少有人看书。
29、郎咸平总共才花了两年半时间就拿到了金融学博士学位。这在沃顿创校100余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快的了。
30、从我上幼儿园起,爸爸妈妈就给我买好多书,刚开始,我觉得很新奇,就翻翻看看,可到后来,他们就开始逼我读书,渐渐地,我就变得讨厌看书了,心想:读书都烦死了,一天到晚的看书,有什么用啊,看来看去不都一样,就是在浪费时间嘛,还不如不读呢!后来,我和爸爸妈妈商量,他们答应不逼我读书,也不给我买书了。就这样一直到了四年级开学的那一天,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读书半小时时,我顿时感到悲哀,但为了完成作业,必须要读。
31、在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政治家很有名气,他叫做苏秦。苏秦在年轻时学问并不高,所以他去到好多地方做事都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
32、那次考试之后,不服输的劲头鼓励他发奋努力,最后,郎咸平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此时的郎咸平才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窍门。
33、孙敬每天读书的时间特别长,有的时候特别疲惫了也不会休息,但是时间久了身体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时候就特别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觉,害怕影响自己学习,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
34、后来又带回一本《小二黑结婚》,还是赵树理著的。三哥干完活的时间就看书,吃罢饭的时间也读几页书。我也瞅空读,这两本书都是小册子,短小通俗很好读,我反复读了几遍。
35、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课外书接触文学作品,读完书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给伙伴们讲书中内容,夸赞作家赵树理写的书多好多好,赞书里主人公李有才有本事能编快板,这大慨是我对文学的喜爱和读后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给穷苦人民办事的,对“分田地,减租减息”专有词存了些懜懂的概念。受条件限制买不起书,学校也没有图书可读,后来有几年也没读到什么文学书籍。三哥开启了我读书的欲望,我常想他再能弄到什么书让我读读多好呀!三哥爱好文学,也爱学数学和其它课,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辍学后一直坚持读书、打算盘,后来在生产队当过多年会计和出纳。
36、记得有一次,重阳节快到了,我准备送婆婆一束花,可我不知道要送什么花,于是我在书上找,书上说给老人送菊花好,古人说得好:“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可以清新空气,缓解疲劳等,所以重阳节那天我把一束菊花送给了婆婆,她十分高兴,我看着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37、过了不久,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已经读得烂熟,又没有钱买新书,怎么办呢?他的一个同乡有很多书,他便托人介绍,要给那家当长工。条件是:不要工钱,只请求借书给他读。
38、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39、近年来,我又热衷于读本土作家的书,如武永宝的黄河三部曲《虎豹口》《黄河远上》《西部国风》,虽说读过好几年了,但里面鲜活的人物陈鹅头、剌英、狼咬、党黑木仍记忆犹新,我为作者渊博的历史知识、炙热的家国情怀而深深感动,常常掩卷良久,不能自己;武优善的姊妹篇《古道西风》《大河北流》,我是一边翻阅地图一边追寻着丝绸古道的驼铃声而读的;陈建平的《甘肃党史人物——欧化远》《范振绪》史诗般地描写,再现本邑先贤的传奇人生,平添几分靖远儿女的自豪感;李艳艳的时事热点评说,文笔犀利,读着过瘾;李晓老师的诗淳朴里不乏高贵,豪放间流露婉约;读丁晓丹的诗、甘永平的词,就像喝一口老窖,总有良久的回味;王庆才的《阴山》视角独特,构思巧妙,我是在《白银晚报》连载时一章不落读完的;还有杜金泉的《屈吴》、杜进明的《我行我诉》……万亚林的诗、王娅丽的散文、赵永娟的小说透漏着清新的现代气息,使人眼前一亮;张兆瑞的诗率真、陆建华的随性……最近陈建平老师“平之晨语”、吴映寰的“乌兰晨语”、鹿鸣诗社微刊我是每期必读,常常读过之后情不自禁蹦出一个字的评价——好!读到特别上乘佳作时,还能蹦出三个字的评价——有味道!一路读来,欲罢不能!近期的读书计划是,读周玉林老师的《甘泉有约》、读牧羊人何东的《老龙湾传奇》、读“平堡莫言”杨珺明……
40、我爱读书,我们这个大家庭都爱读书。我们姊妹四人全爱读书,我和弟弟同时荣获首届“靖远县文艺奖”,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一时传为佳话;2006年《白银日报》创刊二十年征文比赛中,我和妹妹同时获奖;我们家大姐读书最杂,藏书也最多,用在读书的时间也最多,宗教、哲学,科技、文学无所不读,《约翰克里斯多夫》《傅雷家书》是她的最爱,外甥受妈妈影响,一所名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英语底子好,常常读英文原著。侄子(广州一所985大学大二学生)和外甥女(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大一学生)也爱读书,儿子的藏书都让他们“淘”光了。外甥女也喜欢写作,她今年荣获靖远县文联举办的“爱我大美靖远·共享青山绿水”征文大赛二等奖,是成人组年龄最小的,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她本应参加中学生组的。
41、如果说,中外名著是高高在上的启明星的话,那么本土作家的作品犹如一盏心灯,更接地气,读来使我热血沸腾,更有一种切肤之疼。这些年,我把笔触一直放在四十里一道滩的人和事上,在《中国税务》《甘肃日报》《甘肃政协》《甘肃经济日报》《甘肃税务》《白银日报》《白银文学》《金凤凰》《乌兰》等刊物发表作品百余篇,三十多万字。2009年加入白银市作家协会,2016年当选白银市作协理事。
42、谈起自己走过的的阅读之路,所发生的故事,今年50多岁的陈春梅,记忆犹新。
43、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44、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45、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可以与它亲密交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自己的家,能从中感受到温暖;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处故地,等待你随时去重游。我爱读书,因为书能带给我知识,带给我快乐;我爱读书,因为书能丰富我的想象;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人生的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我爱读书,因为书就像一架梯子,让我登得更高,看得更远。
46、2000年底,郎咸平在香港立法局与众投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演绎了一场“孤胆学者舌战世界十大投行”的壮举,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47、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问妈妈问题,妈妈很少直接回答我,她的第一句话总是“你想知道的答案在书里,我们一起找好不好?”我经常好奇的问:“妈妈你也不知道吗?”妈妈笑眯眯的告诉我,她知道的知识都是从书里学来的,还有很多很多妈妈不懂的东西,在书里都能找到……我觉得书神奇极了。
48、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49、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就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50、我们家有大量的藏书,如《世界名著宝库》12本、《中华名人大传》(4本)《上下五千年》(10本)中国四大名著、各种文学作品选集等,我还有很多本土作家的签名赠书,如高财庭的《北方的槐》,宋育红的《故乡流过一条河》,李明礼的《岁寒三友》,金文兴的《天山雪恋》,李晓的《桃李春晓》,万国钰的《黄河之子》,李慧的《白银文化人物散记》,李燕燕的《花开有声》,王道云的《蝴蝶飞舞》,陈怀彦的《过年》,韦来宝的《新闻体验》,周志权的《刻的方式》,毓新的《女儿谣》,王凌伯的《春雨》,霍庆芳的《走进黄河石林》,李志的《无悔的选择》《蜕变》……装满了整整两个大书架,这是我的全部藏书。我对签名赠书格外喜欢倍加珍惜,因为她独一无二!
51、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52、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看。
53、他对秦腔戏很执着热爱。他平时地里干活时就带着戏本,休息下来就用他学的旦角声腔细细碎碎的唱秦腔折子戏,在家午歇时也唱几段。逢年过节,他们的自乐班就在地摊或者在窑洞清唱几场秦腔折子戏,有时候在过年期间村子搭简易戏台,专门让自乐班演唱。演的是古装剧又没有剧装穿,村民们拿出给老年人做的寿衣让他们穿上演戏,人们个个看的专注入神,这对当时贫穷落后的农村、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的老百姓来说可算是送文化下乡了。他对秦腔热爱,对认字求知执着,就象他常说的铁棒棒都能磨成绣花针,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像脱贫攻坚一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大哥终于一步一步远离了文盲。
54、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了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的辅导着我们......
55、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在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就告诉我们,每天都必须要读书,而且读的页数不能太少。我读的书有很多,有名著、小说、哲学。当中我最喜欢读的还是名著和小说,我觉得读书既能修养身心,又能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感受到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在这个疫情期间,虽然我足不出户,但是加了巍山县图书馆的移动书架,我就可以在家里面看书,每天看一本图书馆推荐的好书,小人书,让我感到非常的快乐。
56、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57、小青蛙伴随着荷花一起成长,当小青蛙还是小蝌蚪的时候,荷叶也刚刚像铜钱般大小铺在水面上。
58、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59、之后,郎咸平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在媒体间掀起一场“郎旋风”。褒之曰:体现了一位经济学家的深厚学术功底和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侠义胸襟。贬之曰:不谙中国国情的“民企杀手”,只为出风头的狂人。
60、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61、这样一来,每次只要他读书读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时候,头只要稍微低一点头,这根绑在房梁上的绳子就会立马狠狠地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样,这样他马上就会清醒了可以继续学习。
62、郎咸平说:“我情愿往国内走,我不愿往美国走,因为在这边你会受到重视,你的意见受到重视,你能够为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虽然我只做了个开头,提出了一些观念,但是还是很重要。”
63、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三: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64、在我读过的书里,也有不少的收获。《绿山墙的安妮》让我学到了为人要善良,勤劳,珍惜友谊,坚强乐观;《童年》让我学到了做人要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善良、乐观、胸怀宽广;《汤姆·索亚历险记》使我学到了做人要勇敢、正直、敢于担当。
65、我们家的人都爱读书,没上过学的老娘也认识好多字呢!因为一大家人都爱读书,所以我们家民主、和谐、团结、友爱;我们家的人性格都活泼、开朗、幽默、风趣;我们家的人都好学、上进、爱岗、敬业……
66、通过读书,我获得了知识,懂得了道理,得到了乐趣......今后,我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67、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8、在外闯荡的路途不顺利,于是苏秦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家人对他极为冷淡,就像当他不存在一样。家人的态度对苏秦的刺激特别大,因此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苏秦开始学习之后经常读书读到半夜,特别疲惫很想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