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竭泽而渔造句
1、中国在未来,在世纪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而亡国灭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中学生??未来环境的主人,国家的建设者和决策者,是否树立起与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的环境意识和行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2、国家财政如果不能量入为出,不注意积累,就如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一样,有崩溃的危险。
3、(出处):《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4、狐偃回答说;“我听说,讲究礼节的人不厌烦琐,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大王就用欺诈的方法吧!”
5、在一味追求产量的情形下,有的矿井竭泽而渔,吃肥丢瘦,不坚持正常的开采顺序和合理配采,采掘比例严重失调,加速了矿井的衰老步伐。
6、3)对资源我们既要开发,也要保护,不能竭泽而渔。
7、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用竭泽而渔造句)。
8、只为工业积累,农业本身积累得太少或者没有积累,竭泽而渔,对于工业的发展反而不利。
9、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思想内涵。
10、生动的情景对话模式形象地模拟成语应用的场景,通过正反举例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让孩子们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1、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骐驎不至,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12、对资源我们既要开发,也要保护,不能竭泽而渔。
13、(解释):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14、“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干部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倾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15、不留余地 (bùliúyúdì):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16、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17、你一次就把所有资源用尽,这种竭泽而渔的作法,行不通的!
18、而且成语大多由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演绎而来,富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
19、(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20、至于工作计划或行动计划的定稿,则须待各有关方面(包括非政府机构的前线工作人员、管理层和董事局成员,以及服务对象)从长计议后方可公布;
21、释 义: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22、暂时增加些公粮,有必要的理由,但绝不是长期的,我们不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23、你一次就把所有资源用尽,这种竭泽而渔的作法,行不通的!
24、出处:《吕氏春秋·孝行览》部分中的《义赏》篇。
25、竭(jié);不能读作"jiē"或"hè"。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26、(解释)排尽湖水或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27、(和合)5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
28、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两个成语:“竭泽而渔”和“焚薮(sǒu)而田”,“竭泽而渔”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焚薮而田”,意为烧毁树林来打猎。都用来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29、《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30、很显然,一切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做法都应该被叫停,避免对文化人才的过度使用、超前透支,真正树立可持续的人才观是当务之急。
31、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2、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像世外桃源一样,可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3、国家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要眼光放长,多给子孙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34、(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35、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还可以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提高文化素养。
36、我听说竭泽而渔,并不是打不到鱼,但明年无鱼;焚林而猎,并不是捕不到兽,但明年无兽。
37、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38、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9、10由于人口剧烈增长和竭泽而渔的捕猎方式,许多动物的品种已被灭绝。竭泽而渔的精彩造句勿竭泽而渔。勿杀鸡取卵。勿舍本逐末。
40、出自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41、 释义:雍季说:“把池塘弄干了来捕鱼,怎能不获得鱼?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42、晋文公听从狐偃的建议,用诈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得胜以后,他重赏了提醒自己不能“竭泽而渔”的雍季,又举行了践土之盟,与各国约定要尊重周王室,同时确立了自己霸主地位。不行诡诈之术,品行高洁、尊重人才、目光长远,这也正是晋文公能够成为春秋霸主的原因之如此雄才伟略的君主,怎能不受人拥戴呢?
43、这种杀鸡取蛋、竭泽而渔的办法,必然导致生产的萎缩和下降,结果是为了一个企业的眼前的暂时的利益,损害国家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44、请大家务必按照音频打卡文本在群内打卡,坚持学习,坚持进步。
45、(举例造句):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经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二》
46、幽默搞笑的成语嘻哈漫画,不仅帮助孩子加深理解,还大大增加了该书的趣味性。
47、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综合他们意见取得胜利。
48、(反义词)从长计议 高瞻远瞩 一举两得 一石二鸟
49、他的做法,简直就是竭泽而渔,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
50、(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51、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52、今日份的考题:谜语:竭泽而渔终有日(打一字)
53、他们竭泽而渔,鱼越来越少,最后吃亏的是我们普通渔民。
54、从3月1日开始,“曹灿杯”推出(每日成语)栏目,每天遴选一个成语,从正确发音、遣词造句、背后故事等多方面进行解析。
55、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竭泽而渔的正确造句国库被这帮水蛭吸食的亏空巨万,形同虚设,不得不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弄得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时不时有暴乱发生。
56、不知??呆头呆脑焚林而猎竭泽而渔黎丘丈人买椟还珠冥顽不灵明珠暗投弄巧成拙陪了夫人又折兵亲痛仇快网漏吞舟枉己正人无的放矢愚不可及。
57、特别说明:曹灿杯所有的公益学习交流群是一样的功能,已入群的朋友请勿重复添加。
58、8榨光人民,来满足政府的需求,正犯了竭泽而渔的错误。
59、这段回忆用“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的典故来概括十分确切,而这样的童年回忆,可能很多同龄人都有。
60、7旧社会的地主对农民采取竭泽而渔式的剥削。
61、中国在未来,在21世纪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而亡国灭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中学生??未来环境的主人,国家的建设者和决策者,是否树立起与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的环境意识和行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62、国库被这帮水蛭吸食的亏空巨万,形同虚设,不得不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弄得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时不时有暴乱发生。
63、(释义):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64、(出处)《吕氏春秋·义赏》:“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65、快去"小升初直通车"对话框页面大声说出你的答案吧!
66、但是这种聚阳之法很是伤及自己的身体,与竭泽而渔、竭泽焚薮没有区别。
67、(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68、(举例造句):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